久久看书>仙侠修真>诸葛孔明纵横异界>第四十五章 元戎弩再现

铁木和jing钢属于两种不同xing质的材料,其融合的难度自然不小。

如果是一名有经验的煅造师,融合铁木与jing钢也许会比较有把握,但对于第一次尝试煅造的孔明来说,他能够一次xing就成功吗?

已经被炼化成汁液的铁木与jing钢,在两团元力火焰的包裹下,在成型区慢慢的汇聚到了一起。

先前孔明用元力火焰同时炼化四种材料时,除了需要分心,似乎并无其他的麻烦。但是,当炼化后的两种材料即将交汇到一起时,一股强大的火系元力突然暴发出来,差一点在火池内引发了一场爆炸!

原来,在炼化材料的过程中,不论是jing钢还是铁木,都是吸纳了大量火系元力后才会液化。而火系元力又是基础五行中最为狂暴的。虽然两种不同材质中所蕴含的火系元力都是出自于孔明之手,但在炼化过程中却产生了异变,现在两者相碰,就像是火星撞地球,爆炸几乎是一触即发!

对于普通煅造师来说,压制融合不同材料时所产生的异变,是煅造过程中最大的一道难关!

煅造师不仅要对煅造材料的xing质了如指掌,还要在元力控制上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才能够化解危机,让融合顺利完成!

但孔明与普通的煅造师不一样,他可是拥有木火双灵体的特殊体质,而为什么双系的修炼者更适合成为煅造师呢?在这一刻可以说是尽显无疑!

眼见着狂暴的火系元力就要暴炸开来,孔明却猛的将心神一凝,将一股jing纯的木系元力注入到了火池之中!

木系元力代表着生机,向来就是中正平和,正好可以缓解火系元力中的狂暴力量。而且,木系元力添加到火系元力中,等于是火上添薪,更增火系元力在融合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威力!

随着两股元力合二为一,煅造过程中的融合这一步,终于如同水到渠成般的顺利完成了!

铁木与jing钢所化的两团汁液,无分彼此的融合到了一起,然后在模具中慢慢成型。

至于百年箭竹与箭羽,则是先一步就已经煅造成功!在元力的融合作用下,箭羽牢牢的贴在了箭杆之上,然后以十根为一组,形成了一套弩闸!

元戎弩最jing巧之处,就是弩身和弩箭是分开的。由十根弩箭所组成的弩闸,可以在弩身上zi you拆装,只要及时的更换弩闸,就可以源源不断的she出弩箭!

如果不是有着如此恐怖的威力,元戎弩又如何能够成为冷兵器时代的第一大杀器呢?

由于元戎弩的机关构造大部分集中在弩身上,jing密程度要复杂许多,成型的时间自然要比弩箭晚上许多。好在孔明能够用木火两系元力进行煅造,使得融合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意外,最后成型也就顺理成章了!

孔明进行煅造已经超过一个多时辰了,以他一名高阶元士的修为来说,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真的是很不容易!

猛然之间,火池的顶盖向上一弹,数团绿红相间的光芒从火池中喷吐出来,就这么悬浮在空中。

绿红相间的光芒,是由木系元力和火系元力所构成,而被这两种元力包裹在其中的物事,自然是孔明这次煅造出来的元戎弩了!

只见孔明挥手向空中一拂,绿红两se光芒收回到他的体内,然后火池之旁,就已经摆好了两排物事。

其中一排,是一种长方形,如同筒状的木闸状物事,共有二十一件,正是孔明煅造出来,专门为元戎弩配制的弩闸!

煅造元兵是要讲成功率的,孔明最初放入火池的材料,是按照三十件弩闸的份量所配,最终煅造出二十一件,成功率高达七成,对于初次煅造的人来说,这个成功率可以说是极为的惊人了!

不过,煅造弩身要比弩闸复杂许多,成功率就不可能这么高了。孔明共放入了十份煅造弩身的材料,最终只成型了三件,成功率降到了三成!

但相对普通煅造师初次尝试煅造时,顶多一成的成功率而言,孔明这一次的表现已经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了!

智慧高如孔明者,其悟xing自然不是常人所能及,在煅造之道上表现出se绝对是理所当然!

孔明拿起一具弩身,然后装上了一闸弩箭,举在眼前端详起来。

元戎弩的整体个头并不大,一名普通的成年人就能将此弩平举在胸前。弩身上装有板机,只要轻轻扣动板机,就可以将弩闸内的十只弩箭同时she出去!而且凭借着机簧之力,即使是孔明在三国时代所制作的元戎弩,也能够在一百五十步内洞穿皮甲!

冷兵器时代第一大杀器,绝对是名不虚传!

现在,已经上升到元兵品质的元戎弩,威力又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孔明手持元戎弩,走出了煅造室,然后站在五十米开外,执弩对准了一片光秃秃的山壁!

随着体内元力的运转,孔明将一股火系元力灌注到了元戎弩之中。

可以说,孔明打造的元兵级元戎弩,在品质上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在吸纳了不少的火系元力后,不仅没有丝毫的损坏,反而在周身隐隐泛出了一些红se光芒!

孔明扣动了板机,十道如同闪电般的红se光芒瞬间she出,眨眼间就轰击在山壁之上!

“轰轰轰……”的一连串爆炸声,如同连珠般的响了起来。而被击中的山壁,则是乱石飞溅,灰尘弥漫,仿佛整块山壁都要崩塌下来一样!

这样的一击,其威力几乎等同于中


状态提示:第四十五章 元戎弩再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