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一代权臣>071 道破天机

林叔寒重又将手中折扇打开,说道:“这个王镜清,为官三十年,前前后后贪污银两达四十万两之巨,然而大殿下却只革去他一切官职、贬为平民,连身上进士功名都没有给夺了……”/p

秋仪之想了想,说道:“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王镜清似乎也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了,教训他一下也就算了,何必同他这个半死之人多计较呢?”/p

“哼!”林叔寒冷笑一声,“秋大人倒是宅心仁厚。江南漕运衙门还有个叫刘建同的,也快七十的人了。在历年来在修理运河的攻城款项里头截了十几万两白银。秋大人猜大殿下是怎么判的?”/p

秋仪之刚要回答,却听林叔寒自问自答道:“大殿下夺取他一切功名官职,还要充军三千里。因他年老体衰不能远行,便让他两个儿子代父受刑!三千里外是什么地方?嘉峪关!十个人去了,能有半个回来的吗?而且一去就是两个,怕这位刘大人的两个儿子能回来一个,就是造化了。”/p

秋仪之听到这里,也觉得这桩案子判得有些过重,于是放下手中书本,想了想说:“以刘建同的案情,这样判也没什么不妥的。就是同时要他两个儿子去充军,似乎苛了些,改天我去同大殿下说说,留一个下来也是好的。”/p

林叔寒又冷笑一声,说道:“秋大人面子大,在大殿下那里是说得上话的。干脆好人做到底,帮忙在下面这件案子上说项说项。”/p

秋仪之是何等机灵的人,早就听出林叔寒话中含了几分揶揄口气,却不知其中又有怎样的深意,注视了一会儿林叔寒那双眼神深邃的三角眼,说道:“什么样的案子?可是林先生有朋友牵连在里头,要在下去我大哥那里讨个人情?”/p

林叔寒也同样直视秋仪之的双眼,说道:“林某可没有这样的朋友,即便是有,知道他原来是个吮吸民脂民膏的败类,也断然跟他绝交了的,哪里肯会帮他求情?”/p

他顿了顿,将话题重新引到案子上,说道:“大人一定记得苏州府私分太仓、常平仓余粮的案子。这是一桩窝案,苏州府里头零零总总有四五十个官员牵涉在里头。大人是知道的,本朝自太祖皇帝开始,凡是涉及到太仓、常平仓的案件,没有一桩是从轻落的。就拿苏州这桩案子来看,大辟、腰斩、绞刑的加起来就有十三个人,其余充军、监禁的更是不计其数……”/p

秋仪之打断道:“这桩案子大殿下办得这样严厉,林先生总无话可说了吧?”/p

林叔寒又冷笑一声,道:“偏偏这里头贪了钱粮最多的,还想出假作粮仓失火对抗朝廷检查的,那个叫胡荣的,却是恁事没有,不仅保住了性命,就连功名都没丢,安排到云贵道当县令去了。”/p

秋仪之想了想,说道:“这个胡荣也没占什么便宜嘛!云贵道乃是大汉最贫瘠的地方,常言说‘人无三分银、地无三尺平’,说的就是那边。我看这个胡荣就是去赴任了,也未必有命回来呢!”/p

“哼!”林叔寒又是一声冷笑,说道:“官场里头的门道多的是。这个胡荣只要还有功名在身,在云贵随便做个什么政绩出来,找几个同乡同年吹捧吹捧,立时就是一员干吏,说不定过不了一年半载,就又能从云贵调出来。就算他死在任上,那也是因公殉职,按照大汉恩荫的制度,他的儿子不用科考,也能混个官儿当当。”/p

这桩案子,郑鑫断得确实是有失偏颇。/p

就连秋仪之也难以为他辩驳,想了半晌才道:“大汉例律之中,对于贪腐一项的规定本就十分宽泛。贪墨了同样金额的人犯,依照情节不同,从凌迟处死一直到降级罚俸都是有的。也难怪大殿下案子难办了。不过这桩案子确实是有失公允,此案我定会向大殿下据理力争。”/p

林叔寒听了,摇摇头又点点头,忽然起身在亭中转悠了一圈,说道:“最近我读书是越读越糊涂了,就连秋大人是真愚钝还是装聪明,都分不清了。”/p

以堂堂皇上义子的身份,若放到旁人被林叔寒这个布衣草民这样教训,必然是当场就要怒的。/p

然而秋仪之却是个没有架子的人,又十分仰慕林叔寒的大才,丝毫没有动怒的意思,反而笑着说道:“在下在别人那里算是聪明人,可在林先生跟前就只能算是个笨人了。林先生这样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不知有什么深意么?”/p

林叔寒睨了秋仪之一眼,开口就说:“秋大人不仅这里头的关节心知肚明,而且懂得韬光养晦之计,可比我聪明多了!好吧,既然以秋大人的身份难以启齿,林某这个闲云野鹤之人倒是可以口无遮拦!”/p

他自嘲地一笑,忽又斩钉截铁地说道:“大殿下这是在私自售恩,背地里做的是结党营私的勾当!”/p

秋仪之听了一惊,虎口一时吃不得力气,拿着的书顿时掉在地上。他赶紧弯腰将书捡起,趁此机会平和一下心境,这才起身说道:“林先生这话可就是有点危言耸听了吧?我大哥是皇长子,天下都是他家里头的,又何苦去结党呢?”/p

林叔寒笑道:“普天之下机密之事不知多少,尤其以皇家宫闱秘事最为晦暗不明。不过以林某之见,大汉亿兆黎民之中,能比秋大人更熟悉其中情形的,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个了。你我都是明人,又何必在此说暗话呢?”/p

秋仪之听林叔寒这话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自失地一笑,说道:“


状态提示:071 道破天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