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燃烧的莫斯科>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中)

我正准备给卢金打电话时,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便将已经拿起的话筒重新搁在了电话底座上,扭头望着巴托夫,好奇地问:“巴托夫将军,我想问问你们前段时间在夺取斯韦特洛戈尔斯克时,是如何将城里的敌人赶走的?”

巴托夫摇了摇头,笑着说:“我们进攻时,德军是望风而逃,可以说根本没有经过战斗,我们就成功地进入了斯韦特洛戈尔斯克。”

听巴托夫这么一说,我的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这帮该死的德国人,和第65集团军交锋的时候,一枪不发就逃之夭夭;如今对上我的部队,则在城外布下了重兵,摆出了一副要和我决一雌雄的架势。

巴托夫也许察觉到了我的心情波动,连忙补充说:“当时德军的兵力有限,根本挡不住我们的进攻,因此他们只能选择退却。但在撤退过程中,他们用特制的轨道车,将铁路上的枕木全部切成了两段,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通过铁路来运送部队和物资。”

德军的这种做法很毒辣,他们切断了枕木,比单纯地炸路基或扒铁轨的效果好得多,我军如果要恢复铁路运输的话,就需要重新铺设铁轨和枕木,那个工程量可不小,至少在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将无法再利用铁路来运输,而兵员和物资的运输工作,就只能通过路况不好的公路来进行。

没等我给卢金或者涅克拉索夫打电话,罗科索夫斯基却抢先将电话打了过来。他开门见山地问道:“丽达,你是不是和巴托夫在斯韦特洛戈尔斯克的接近地啊?”

我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巴托夫,他显然也听到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声音,立即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里,静静地望着我一言不发。我连忙冲着话筒说:“是的,方面军司令员同志,我和巴托夫将军在前沿。”

“说说你那里的情况吧。”罗科索夫斯基虽然接到了我们的报告,但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前线的情况,他还是关切地问道:“你们什么时候能对敌人发起进攻?”

“炮兵将在四点,对城郊的德军阵地实施炮击。”我不紧不慢地向罗科索夫斯基汇报我们制定的作战计划:“炮击结束后,近卫第52师和步兵第375师,将分别从城市的北面和东面发起攻击;而第65集团军的三个师,则从城南发动攻击。”

罗科索夫斯基等我汇报完以后,直截了当地问道:“丽达,现在天黑得早,六点左右天就完全黑了,你打算让我们的五个师在城里和德军进行夜战吗?斯韦特洛戈尔斯克可是一个小城市,我们那么多的部队涌进去,估计很难施展开,到时不光会影响战斗的进程,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司令员同志,您所说的情况,我已经考虑到了。”我石破天惊地说道:“虽然我给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但是他们却不会和德国人进行夜战。”

“不和德军打夜战?”我的话把罗科索夫斯基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丽达,我都被你搞糊涂了,你给我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方面军司令员同志。”我礼貌地回答说:“您应该知道城里还有三万居民,他们住的房子过于密集,可经受不起我们的炮弹。再说城里的人口那么密集,一发炮弹下去,就会造成不小的伤亡,其中固然有德国人,但更多的应该就是我们的平民。”

罗科索夫斯基听了我的解释,迟疑了片刻,然后深有感触地说:“是啊,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全城市和确保平民的安全,这个仗可不好打啊。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我是这样打算的。等炮击一结束,我就会命令部队向城外的德军防御阵地发起猛攻,在天黑之前,夺取德军的第一道防线,然后就停止进攻。”

“停止进攻?!”罗科索夫斯基不解地反问道:“既然你们已成功地夺取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那么为什么不乘胜追击,继续夺取他们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然后直接冲进城里去呢?”

“方面军司令员同志,”见罗科索夫斯基都没有猜到我的意图,我的心里不免微微有些失望,但还是耐着性子向他解释说:“如果我们在夺取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后,就停止进攻,并在原地加固防御工事,德军肯定会集中优势兵力来实施反击。我们就可以依托阵地,大量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等把他们的兵力所剩无几时,我们再冲进城里,所遇到的抵抗就会大大减弱。”

“恩,你的这个计划不错。”我的话说完后,罗科索夫斯基立即表示了赞同,“我们这么做的话,可以在城外大量地歼灭敌人,使我们接下来的攻城战斗变得轻松。很好很好,就按照你所说的办吧。”

计划得到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支持,让我变得更加有底气了。我放下电话以后,笑着对巴托夫说:“巴托夫将军,司令员已经同意了我们的计划,争取在城外大量地消灭敌人,为我们夺取斯韦特洛戈尔斯克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便分别给涅克拉索夫和卢金打电话,将新的计划通知两人。卢金还好说,毕竟是我多年的老部下,他等我一说完,立即毫不含糊地表示一定会按我的指示吧。

而涅克拉索夫那里却遇到了一点点的麻烦,他在听完我的解释后,大大咧咧地说:“司令员同志,假如您担心拥进城里的部队太多,施展不开的话,不如就派我们师单独进行巷战,我向您保证,我们一定可以将城里


状态提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