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燃烧的莫斯科>第九十七节 反攻(二)

浓雾渐渐散去。我在观察所里,用望远镜可以勉强看清那些穿着黑披风、挥舞着马刀的骑兵战士们正紧跟在坦克的后面,冲向远方的敌军防线。

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随即我便听见了司令员说话的声音:“我是罗科索夫斯基,您是哪里?”我移开望远镜转过头去,想听听是否又有什么胜利的好消息传来。

“司令员同志,我是潘菲洛夫!”听筒里传出了316步兵师师长焦急的声音:“我想请问一下,我们316步兵师的任务是什么?”

“师长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带着明显的不满说:“命令很明确,你师的任务就是坚守沃洛克拉姆斯克,以保证进攻部队的侧翼安全。”

“可是,司令员同志,”潘菲洛夫师长竭力辩解说:“我们师的指战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们不光可以全线对德军发起反击,甚至还可以抽调一部分兵力去支援其它参与反击的部队……”

“坚守住沃洛克拉姆斯克,是为了确保集团军反击部队的侧翼不受到德军的攻击。您应该明白这一点,师长同志。”集团军司令员的态度异常严厉。停了一会,他又用教训的口吻说:“师长同志,战争中什么地方都同样重要——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我还得向您提醒这一点,您是否明白,假如我反击部队的侧翼遭到敌人的进攻,那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吗?如果你们都离开阵地,也去参加反击了,那么谁来挡住他们呢?”

“可是……”电话那头的潘菲洛夫还想分辨什么,但却被罗科索夫斯基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师长同志,不要再继续说了,将来该你们上的时候,我自然会让你们上的。目前你们的任务,就是坚守沃洛克拉姆斯克,坚决地守住这个城市,保障集团军侧翼的安全。明白吗?”说完他便挂断了电话。

“司令员同志,我们是不是该去前沿看看?”看到司令员接完了电话,马利宁参谋长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嗯,好的,我们大家都去看看。马利宁同志,你安排一下,准备把司令部整体前移到斯基尔马诺沃去。”

“明白,司令员同志。”马利宁大声地回答道。

他先面朝着坐在桌边的卡扎科夫说:“我们走吧,炮兵司令员同志,去看看你指挥的那些炮兵的战果如何?”然后又扭头对我说:“丽达,你也跟我们一起去。”

我和司令部一行人从观察所里出来,在十几个手持冲锋枪的战士保护下,穿过宽阔的战场,向刚被收复的斯基尔马诺沃走去。

开阔的战场上空无一人,不过仔细一看,我马上就发现,到处都是穿着伪装服或者黑披风的战士尸体。越往前走,战士的尸体越多。看着这些注定不能再站起来、倒在冲锋路上的战士们的遗体,我不禁泪流满面。

罗科索夫斯基他们几个也许是见惯了生死,对这一切都变得冷漠了,他们平静地朝前继续走着。走在我前面的卡扎科夫突然说了一句:“你们知道第四坦克旅的旅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你看,我们走了这么久,除了见到阵亡的步兵和骑兵战士外,连一辆被击毁的坦克都没看见。”

罗科索夫斯基回答说:“你问第四坦克旅的旅长啊,他叫卡图科夫,是个有趣的家伙,我认识他已经超过十年。记得还在36年的时候,我曾经观摩过他参加的一次演习。在那次演习中,他所在一方的装甲部队有突破‘敌军’的任务,在突破前才发现‘敌方’挖掘的堑壕,居然超过了己方坦克的跨越宽度。当别的分队都一筹莫展时,他居然命令他所指挥的t—18坦克分队的战士把其中两辆开进了堑壕,然后采取近乎野蛮的‘埋车当桥’方式,硬是将坦克开过了筑垒地区。事后,他被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称为‘库图佐夫式的指挥员’。”

“是啊,这个卡图科夫是挺厉害的,”副参谋长奥廖尔接过话题继续说:“上校10月初才接手第四坦克旅的,当时该旅只有45辆老掉牙的坦克,弹药也不足,而他们的任务是守住莫斯科的西大门姆岑斯克,挡住德军古德里安装甲集群。……”

“就是45辆坦克,要挡住古德里安,这个任务可不容易完成。”卡扎科夫感慨地说。

“上校同志知道硬拼不是办法,于是他便督促士兵昼夜抢挖假掩体,还用三合板造出大量假坦克并进行伪装,而真的坦克阵地却部署在四公里外的地方。战士们被卡图科夫折腾得几天几夜没睡觉,背后都在骂他是‘想累死俄国人的德国间谍指挥员’。”

“那后来的战果如何呢?”政治委员洛巴切夫也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等到战斗一开始,指战员们才发现,跟着这个‘滑头旅长’,起码能把命保住。据说在姆岑斯克战役期间,卡图科夫精打细算地使用每一位战士,并规定每辆坦克要有三四个发射点,打几炮就换一个地方,这样一来就会让我军兵力显得很强大。他的这种欺骗战术非常奏效,德寇方面居然上了当,向上级汇报时,甚至声称这里发生了上千辆坦克间的大战。第四坦克旅在姆岑斯克激战了8昼夜激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共击毁敌人坦克133辆,击落2架飞机,而自己的部队只损失了三辆发生故障的坦克,顺利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

“消灭了德军133辆坦克,自己才损失了3辆,这样的战果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仅仅让他当一个旅长,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罗科


状态提示:第九十七节 反攻(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