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国家军备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大量的军火。而中华民国则是拥有完善的国防体系的,所以这个时候不需要太急着下达大量军事订单。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是以大量的公共设施,以及庞大的科研规模来提振经济。
公共设施方面除了农业和工业,以及高速公路、桥梁,以及铁路改造等交通方面的,还有一个就是房屋建设和改造,以及城市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居住环境。让普通工人,在接下来都有房子住。
同时升级了保障房,在保障房工程方面,不再像之前那样节约成本,毕竟现在产能过剩,有大把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其中。所以这个时候建设起来的保障房,居住环境是很不错的,面积也比较大,基本上都在八十平方米以上。这些保障房将分配给那些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是低收入家庭受用。
在这样的制度保障之下,中华民国将成为一个没有贫民窟的国家。内部矛盾将降至最低水平。
过去繁荣十五年当中,因为崛起了大量的中高产阶级,所以贫富差距已经被拉开了不少,毕竟繁荣期间,工人还是工人,收入还是工人水平。但是商人却不是工人,他们的收入可能是几倍,十几倍的往上翻。
所以这场经济大萧条,以及此时的新政,就是为了填坑。将贫富差距重新缩小,让工人阶级能够有足够的社会地位,能获取足够的社会紧缺资源,进而使内部矛盾降低。
在社会紧缺资源方面,无非就是住房、女人,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
大萧条过后,房子更加不是问题,没有房子住的国家可以进行补贴甚至是直接分配给他们保障房。
女人方面,贫富差距缩小了,普通工人的生活又过得不错,那么女人攀附权贵的心思就少了。加上中华民国是亚洲霸主,亚洲之内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国家都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地,有大把的女人想要成为中华民国的公民。同时中华民国的法制、民生,以及商品发达程度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就对澳洲、欧洲、美洲的女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一般的欧洲国家的女人来说。
所以中华民国在这方面也不存在太大的内部矛盾。
这次新政也因为一系列的‘劫富济贫’的手段,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欢迎,而那些被财团、政fu吞并、打压的民资老板,就算是再怎么骂娘也没用,他们这个时候没有群众基础。
各种税收都出来了,什么暴利税、遗产税,以及对高收入群体的高额个人所得税,同时逃税避税惩罚力度极大,往往要承担较高的罚款和一定的法律责任。就是把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打压下去,缩减贫富差距。
如此一来,普通民众也不需要为了让自己发财而动歪脑筋。
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安分的当一名工人,可以确保他么有房子,能承担起组建家庭的成本,还有不错的福利,那么他们自然愿意去当一名普通工人,而不是不安心生产,动各种歪脑筋,为了钱不断挑战道德底线。
而且劳动的人多了,所建设起来的东西也就多了。这个国家,将变得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强大。
特别是这次新政,中华民国是一次彻底的对生产力的整合。
那些不划算的手工业,小商店,小地摊,将会在中华民国消失。同时,大量的工程机械,依旧在不断的制造当中。
面对越来越近的战争,中华民国采取的策略就是先做好生产准备。
首先是扩大各种原材料的战略储备,同时大力开发矿山,将全国矿山资源都整合起来,并且开始开发,确保战争来临时,随时可以进行开采。
并且继续加强交通,铁路进行改造,公路进行更彻底的建设。并且建设高速公路,并且在长江和黄河等流域架设更多的桥梁。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大型机场的项目正在筹划、建设,大量运输机正在不断的被制造出来,暂时投入的是民用。
这些运输机还是可以民用的,毕竟石油开采成本实际上很便宜,政fu只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就能让运输机民用。
运输机的民用,意味着中华民国在战争期间可以抽调大量的运输及投入战场物资运输当中。
远洋商船方面,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吨位经历了十五年的繁荣之后,已经上升到了4000万吨排水量的恐怖程度。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英国也只有一千万吨的商船。
之所以中华民国有如此庞大的商船吨位,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和各个经济殖民地的进出口非常的频繁,并且中华民国大量向世界输出商品,并运回原材料,并且还在国际上进行揽运。
在中华民国的竞争之下,美国此时只有一千万吨排水量的远洋商船。
这次交通上的整合,则是对陆海空三大交通体系进行彻底的整合、改造,让货物运输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率的进行。进而确保战争期间能够将人员、物资迅速运输到前线。
未来的战争主要方向自然也就是欧洲地区,所以中华民国重点改造这条路线的铁路和公路。同时在经济发达的关内地区,则是先建设几条高速公路出来。
通过这次经济大萧条,中华民国、美国、德国都陆续完成了‘劫富济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