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络游戏>国足救世主>第一百四十章 恶劣传统

感谢书友“野象弹波”的再次打赏,继续求推荐票、收藏和会员点击^_^

不过,高军罚进这个点球最直接的意义,还是帮助中国队扳平比分、重新掌握了出线的主动权,而伊朗队则不可避免地会有些焦急起来。更重要的是,伊朗队意识到防线前压的危险后,很快就将防线回收以遏制中国队的过顶身后球,但是这样一来,他们针对高军的防守就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密不透风了......

然而,就在高军想着怎么反超比分的时候,伊朗队却再次取得了领先。第37分钟,张曜昆与郑志之间的配合再次出现了严重失误,两人互相让球,让2004年亚洲杯后伊朗足协费尽了心思才重新劝回国家队的德甲汉诺威96主力前锋哈什米安幸运地捡到一个皮夹子,他迅速而精准的抢射帮助伊朗队将比分再次超出,看台上的中国球迷就像被倾盆大雨浇过、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

“后防线上在搞什么飞机啊!前面的小高他们好不容易才扳平了,他们却如此的随便丢球!”,看台上的中国球迷纷纷对表现糟糕的后防线表示不满,而他们眼中的罪魁祸首张曜昆更是成了千夫所指,就像当年大连金州看台上高喊“换李钢”一样,看台上开始有球迷高喊起了“张曜昆,滚下去!”......

平心而论,与当年被喷得有些冤枉的李钢不同,这场比赛中张曜昆的表现的确不佳,看台上球迷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中国球员普遍心理素质不够好,球迷们的指责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搞不好会适得其反啊!

指责张曜昆的不止是看台上的球迷,还有央视5套的解说员刘建红,不过他更多地是攻击国足主教练阿里汉的用人不当,认为是其错误的换人,导致张曜昆在不适当的时机仓促上场,所以发挥才会如此差劲。话说回来,刘建红本来就是力主阿里汉下课的主要媒体人之一,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本来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令张曜昆更加难受的,却是来自于中卫搭档郑志的怒骂,其实之前那次失误郑志也有责任,但在国足当中,后防线一旦出现失误,肯定是老人骂新人、地位高的骂地位低的,至于到底是谁责任更大,反而并不重要。这个传统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已经难以考证,但却一代代地就这么传了下来,从前被骂的人成为大佬后就接过前辈的班、做起了他们当年最痛恨的事。这种恶劣的传统,对于国足的整体氛围和新人的成长无疑极为不利,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刘悦就是被范将军在比赛中反复臭骂后信心全失,从此泯然众人......

高军见到郑志叉着腰大骂张曜昆的一幕,不禁暗暗蹙眉,但是现在他虽然已经成为国足的进攻核心,毕竟年龄太小、资历太浅,暂时还不能直接对那些国足的大佬指手画脚,尤其这次是后防线出的问题,跟高军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他也要插手,肯定会激起老球员的普遍反感。在85国青的队员们能够完全挑起大梁之前,高军只能先将不满埋在心底,但是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国足的氛围。

不管如何,现在的高军唯一可做的,只有继续加强进攻,力争在上半场结束前再次扳平比分,比起口头上的鼓励,进球得分永远都更能激励全队的士气。不过伊朗队针对高军的防守依然相当严密,虽然不像点球之前那样密不透风,但是想要冲出“囚笼”依然很不容易,尤其是现在中国队又落后了,伊朗队不必急于进攻,因而能够有更多的人手盯防高军,想要摆脱就更难了,该怎么办呢?

此时场边的阿里汉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换人错误,但为了避免仓促间犯下更大的错误,他决定等到中场休息时再作调整,这样也可以避免伤及张曜昆的自尊心。不过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看上半场比赛即将结束,阿里汉还是对场上的球员做出了压上进攻的手势,想要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个场上球员最容易心理松懈的时间段偷一球回来......

由于中路渗透完全打不出来,左路的余海虽然偶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被马达维基亚死死盯住,而个人能力很强的左后卫孙季海也因为顾忌马达超强的攻击能力而不敢经常插上助攻,这就使得中国队只能在右路利用蒿骏敏的盘带突破制造攻势。

必须承认,虽然去拜仁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没能踢上几场正式比赛,但是马加特的魔鬼训练已经日益显出成效,如今的蒿骏敏不但体能与防守有了显著的进步,而且体格也明显壮实了许多,而且他在对抗中也更加擅于利用自己的身体,这令他的盘带突破远比以前更具威力。

上半场伤停补时开始后不久,蒿骏敏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在右路强行过掉了两名伊朗队的球员,并抢在第三个伊朗队球员伸脚封堵前将球倒三抄的中国球员就高军一个人,实在是孤掌难鸣,最终球被伊朗队的后卫破坏出了底线,中国队只获得了一个禁区左路的角球。

按理说,在终场前随意送给对方角球机会是大忌,但是伊朗人对自己的防空能力很有信心,因此那个率先碰到皮球的伊朗队后腰选择了将球破坏出底线,这在他看来,要比将球传给禁区内背对球门的队友、让他们大脚将球踢出禁区要来得更加稳妥。

“告林下场的负面影响完全显现出来了,不但中路少了一个战术支点,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章 恶劣传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