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最后剩下的一条上洛陆地通道,就只有从安艺国出发,沿着当初大内家家督大内义兴上洛之时所走过的山阳道往京都进发了。
在战国这个时期,山阳道从西到东,一共包含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美作国、播磨国八国地区。
而目前,罗氏家已经在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盘下根基,所以若是从这一条陆道上洛,就只要沿着从西到东所剩下的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美作国、播磨国五国沿途行进,最后在摄津国与三好家进行最后的决战,那么就能上洛成功了。
当然,走这一条陆道,不但能够暂时避开此时风头正盛的三好家(毕竟按照历史发展,政良大概记得,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内,三好家就会陷入内乱,而到了那个时候也正是罗氏家的上洛队伍抵达摄津国之时,届时罗氏家所要面对的三好家就将软弱得多了),而且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上洛之道来。
是的,政良的确是打算走出一条与以往所有上洛的霸主不一样的上洛之道。历史中,所有武力上洛的霸主,都是率领着大军一直往京都地区推进,沿途的势力,一部分是被直接覆灭掉,但大部分的势力都是臣服于这个上洛的大名的。这样就危险了,由于一时间并没有完全掌控这些当地的势力,那么就很可能导致在上洛的途中遭遇危险(比如今川义元),又或者是在上洛成功后由于与自己的领地相距甚远,期间又出现原本已经臣服的势力谋叛,于是就导致自己的老巢被人觊觎(比如大内义兴)。所以这样的上洛,在政良看来,都是不成功的。
因此,政良并不打算率领着一支大军直接就以快速平推的方式上洛,而是以率领着一定的军势。逐步吞并消化沿途势力的方式上洛,政良需要的是在上洛的沿途打造出一条彻底被他所掌控的,完全推行了罗氏家法度的上洛之道,从而令到这一条道路的领地成为政良在京都地区与罗氏家老巢九州与西国地区的链接纽带,让政良得以随时与领地保持着联系。
当然,若是按照政良的这一种上洛方式。首先就要面临两个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处置沿途的势力的问题。
对此,政良与众家臣决定的处置办法就是,不臣服的势力就直接覆灭掉(俘虏成为罗氏家的奴隶迁移往九州等地,加入到当地的奴隶农场中去);臣服的势力。则是采取加大各种补偿的方式,将他们转封到九州或者西国罗氏家的领地中去,若是他们这些臣服的势力愿意配合,那么各种补偿都将会是丰富的,若是他们不配合,那么就只能迎来罗氏家的猛烈打击了。
凭借如今罗氏家的实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凭借这两年在罗氏家蛰伏期间各机构的有关准备。在转封这些势力过程中的各种消耗也已经准备妥当了。
决定好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后,那么就要面临第二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是,是否要全面逐一占据沿途所经过的各国地区。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在罗氏家上洛即将要途经的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播磨国这些地区,它们中部与北部的地区都是高原与山林地形,里面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各种豪族势力,若是罗氏家要全面控制这些地区,就要进入这些地形复杂的地区中逐一压服这些势力。如此一来,罗氏家真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上洛成功了。
所以。在政良与众家臣的商议当中,这一次罗氏家的上洛之道。主要是将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播磨国这几国的沿海平原、丘陵地带彻底占据就可以了,至于这几国的中部与北部这些地区,则是在罗氏家彻底消化了其沿海地区后再慢慢往其中渗透就可以了,目的就是在这几国的沿海地区打造出一条完全被罗氏家所控制的上洛之道。
当然,由于这几国的沿海地区都是以平原地形为主,这种地形自然就更加适合耕种,于是也就汇聚了各国当中不少的势力在上面的,所以罗氏家这一次的上洛也并不轻松。
总的而言,选择这一条道路上洛,起码无须面对过于强大的势力,唯一能令政良感到有点顾忌的势力,也就是子家与毛利家与尼了。
但这两个家族中,尼子家不但是罗氏家的盟友,而且尼子家在罗氏家上洛所途经的数国当中,其势力主要都是集中在这几国的北部地区,与罗氏家准备占据的南部沿海地区并无直接利益冲突,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尼子家的家督尼子晴久正重病在床,即便是他对罗氏家入侵其名义上管辖着的山阳道各国的举动有怨言,也没有多少精力来应付了。
至于毛利家,由于在严岛一战中,被罗氏家摘了桃子,不但是失去了吞并大内家在西国地区领地的机会,甚至还被罗氏家趁机大举吞并了其在安艺国的不少领地,连其势力范围内的备后国、备中国等地都被罗氏家趁机渗透。
而在此前,毛利家的桂元澄等人企图借助向罗氏家出使为毛利元就邀请医师治病的机会,暗中打探罗氏家的情报,结果却被罗氏家情报阁抓住了,罗氏家也趁机撕破了此前在幕府与朝廷调解下,与毛利家所签订的和约,直接大举调动兵力做出要进攻毛利家的同时(这实际上是政良的虚假动作,其调动的真正目的实际上却是针对备后国的沿海地区的),更加是联合尼子家断了毛利家的商路与盐路,令到毛利家只能通过路途更为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