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元年十一月爆发的筑前国东部地区、丰前国全境、丰后国(暴动主要地点为东北部元大友家领地地区,其余地区也有少量的暴动发生)的,以寺庙神社为主力的暴乱事件,实际上是毛利元就与罗氏政良的联合失误导致的。
缘何如此说呢?
对于罗氏家而言,虽然政良在出征严岛一战之前就安排了军师赤羽信之介全面负责处置领地内的不稳事件。但是由于此时情报阁大部分的力量都被抽调往南九州以及西国地区(尤其是严岛地区)进行监视与布局任务了,导致罗氏家领地内部负责监视领地情况的情报阁人手是很有限的。所以即便是筑前、丰前、丰后这些地区同时出现了异动,赤羽信之介也是未能及时反应过来。最终导致了这一次暴乱的发生。
而毛利元就方面,他原本的打算是企图利用这一场暴乱来牵制住罗氏家,令到罗氏家在对对马岛、丰后佐佐伯家出阵之时,无暇顾及他与陶隆房在严岛上的决战的。结果由于后来罗氏家彻底封锁了北九州周边海域,导致他与潜伏在北九州罗氏家领地内的细作失去了联系,再加上要煽动起一场暴乱,也是需要适当的准备时间的,所以直至严岛一战结束,罗氏家大军大举入侵长门、周防、安艺、备后诸国,北九州的暴乱才爆发了出来。时间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
这一次的暴乱虽然无法配合到毛利家在严岛的一战,但是却错有错着地影响到了罗氏家对长门、周防、安艺、备后这四国地区的攻略。此时,随着罗氏家大举调动军势前往西国地区。潜伏在罗氏家领地内的毛利家细作也意识到了罗氏家是介入到了毛利家与大内家的争端当中去了。而这个时候的暴乱的确是为罗氏家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他们心中为毛利家的情况而担忧的同时。也为此次的暴动而感到庆幸。
只是,跟毛利家的细作相比起来,政良此时的心中又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一次的暴乱,主要发生的区域是在罗氏家这一段时间以来新占据的领地地区,而诸如肥前国、肥后国、筑后国、筑前国西部地区这些已经被罗氏家经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地区,就完全没有发生暴乱。而这些没有发生暴乱的地区又是目前罗氏家最大的粮食以及物资生产区域,所以这一次的暴乱,最多也就是给罗氏家的领地带来一定的损失罢了。根本无法影响到罗氏家的根基。
此外,由于发生暴乱地区当地的主要大豪族以及一些小豪族势力不是在当初攻略之时被罗氏家所覆灭了,就是被罗氏家在战后迁徙到了罗氏家的其他更为安定的地区定居了,所以这一次的暴乱,其主要参与者就只有当地的寺庙神社势力以及一些愚昧的信众。其整体实力实在是很一般的(毕竟诸如一向宗这样的寺庙势力在九州当地的势力也是有限的,根本无法跟其在近畿、伊势、北陆这些大本营地区的势力相比)。对于这些暴乱势力的平定,完全就不需要出动罗氏家的常备,只需要动员一部分农兵出阵就可以了。这也是政良为何放心让自己的子女参与这一次的平叛行动的原因。
于是在暴乱发生后,政良就下令赤羽信之介无须顾及那些暴乱的势力,反而是要集中力量将煽动起暴乱的那些细作给彻底揪出来。将他们彻底清除。
同时,政良又下令正在攻略丰后国佐伯家的第六常备足轻番队退回领地边境。守卫好领地边境的同时,派出兵力开始进入暴乱地区进行平叛。而发生暴乱的各地地区,当地内政阁也要联合各个村子、町子的村头、町头,组织起当地领民,守卫好自家的领地。
最后,政良则是下令在没有发生暴乱的筑前国西部地区、筑后国以及肥前国地区立即募集起二十支,每支不下五百人的临时农兵军势,在军事阁家臣与罗氏学府军事学院学员的率领下,立即赶往发生暴动的各地进行平叛。
政良这一些列的命令,虽然是立即对暴乱做出了反应,但是其中也有着不少的缺陷的。
首先就是只有一个常备番队的兵力参与到了平叛中来,由于势单力薄、人数有限,所以其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大范围的暴乱的。
其次,下令让当地领民在罗氏家各家臣率领下自保,虽然也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保护领民安全的目的,但是若暴乱军势过于庞大的话,也会对一些势单力薄的小村子造成很大的损害的。所以在这一次的暴乱中造成一部分的无辜领民的死伤是必然的了。
最后,由于罗氏家实行刀狩令的政策,不但是当地的领民没有真正的武器防守,就连在各地组织起来的平叛农兵大军,也必须等待到罗氏家派发兵器后才能正式启程前往平叛。再加上这些平叛军势距离暴乱地区都是有一定距离的,一来二往的,导致期间的平叛时间延误了不少。在当地领民缺少兵器自卫(只能用诸如竹枪之类的土武器了),而平叛大军又未能快速赶到的情况下,必然会进一步增加发生暴乱当地的各种损失的。
当然,所谓有失就有得。这样的策略,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令发生暴乱的当地民众深切体会到这些寺庙神社的危害,同时也意识到了罗氏家法度的为他们带来的好处。所以在暴动以后,这些地区的领民将会更加快速地融入到罗氏家的管理体系中来。
其次,罗氏家借着这一次的暴乱以后,务必能够将各家的细作以及对当地的寺庙神社势力给彻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