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黎明>第154章 十月到幽州(5)

第154章十月到幽州(5)

为了减轻补给的困难,并且避免过于庞大的行军队列造成混乱,阿列克赛皇帝将军队分为十几个纵队。每隔一个时辰,便有一支纵队向东进发。每一支纵队都伴随着辎重车队,上面满载足够数十天作战所需的给养和其他军需物资。绝大部分的攻城器械都由皇太子约翰所统帅的几支左翼纵队的辎重车队负责运载。

每一支纵队皆是将弓箭手刀盾手步军营混编在前开路,其后是辎重车队,在辎重车队的两侧有少量的弓箭手和重骑兵翼护,重骑兵分队则在整个纵队的后方,以对付随时可能突然出现的突厥骑兵。而皇帝所率领的禁卫军重骑兵纵队又在所有行军纵队的后方。最令赵行德吃惊的是,还有大量的小贩驾着马车跟随着纵队行军,芦眉军队却习以为常,不但不加以驱逐,反而任由这些商贩做着小生意。入夜时分,商贩们就在军队营垒外面自己搭起一片帐幕,有时还能听见人声喧闹。

这一次芦眉军队来势汹汹,罗姆苏丹国便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略,提前将芦眉军队可能的行军路线上的所有粮食和饲料都一扫而空,又在井水投毒,好几次发生中毒事件后,前方纵队不得掘地取水,并且小心地分兵保护水源。芦眉军队只能沿着海岸行军,不但能从海上得到粮食辎重的补给,一路上还能有许多属于芦眉的堡垒作为依托。沿途不断看到废弃了的农田和耕地,行军的路线只要稍微离开海岸,便进入了崎岖不平的山地和高原。原先计划攻打的罗姆苏丹国的堡垒,几乎都被主动放弃,周围的村庄全部被焚毁,水井也被投毒。

赵行德所在的承影营一直跟随着皇帝的禁卫军行动,禁卫军又分成好几支支队,每个支队都说着不同的语言。有时候赵行德非常怀疑,芦眉的军官协调如此众多种族的军队所花费的精力,是否远远超过考虑敌情的精力。

除了武器之外,包括雇佣军在内的所有士兵均携带了扎营所用的斧头、铁锹,标桩等物,每当到达先遣分队所选定的营盘位置,便由一部分军队负责警戒,其余军队则从辎重车队上卸下扎营所用的工具物资,迅速挖好壕沟和竖起栅栏。各营盘中都建有望楼和烽燧,一旦遭受到突厥人的攻击,能够将消息迅速的传到其他营盘。十余支行军纵队的营盘连成一串,相互间隔数里,既能及时援应,又防范部分溃败而动摇全军。

看着仿佛蚂蚁样挖着壕沟筑寨墙的军兵,司马君防叹道:“芦眉行军打仗虽然死板,但这扎硬寨打呆仗的习性,确实不易出纰漏。”

金昌泰却哂道:“那也要看情形而定啊,罗姆苏丹王帐居无定所,就他们这个打法,迟早把粮食吃干净了退军。”赵行德点点头,如果罗姆苏丹国一直忍着不出战的话,说不定还真让金昌泰给说准了。“罗姆突厥人的主力现在在哪里呢?”他暗暗想道。

一丝不苟的芦眉军队最大的敌人,是敌情的不确定性。每天只听前面的纵队报回遭遇突厥骑兵,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罗姆苏丹国虽号称一个国家,但有很重的游牧习性,连都城都没有,国王梅苏德率领着主力骑兵游移在海西一带。如果海西地原先的居民所种植的庄稼成熟,他们就毫不怜惜地抢掠掉其中大部分,逼得这些居民背井离乡,剩下的土地就成了突厥人的牧场。

这样慢吞吞地枯燥行军了两个月之久,终于来到最东边的芦眉堡垒。然而,此地的情形却让阿列克赛皇帝心痛欲裂。经历过一场血腥的洗掠,除了外处处可见边防军兵的尸首,被捣毁的堡垒空空如也。这里也是芦眉皇帝约定于北方军团会师之处,就在没有大门的城门洞口正中,插着一柄长枪,长枪尖上,挂着本应统领北方军团前来会师的安德洛将军的首级。

虽然早已不是初上战场的菜鸟,这般惨烈的情形还是让赵行德觉得有些震撼:“看样子,北方军团完已经全完了。”他嘴角挂起一丝苦笑,“两个月来找寻不见的罗姆苏丹国主力军队的动向,总算是弄明白了。”段怀贤阴沉着脸,仿佛预感到要发生不妙的事情。“晚上加双岗。”他沉声命令道。赵行德点了点头,今夜正好是鸣鸿都值守。

这一夜非常的安静,赵行德整夜金甲未脱,靠在营寨的矮墙后面,除了外面风声呼啸,就只听见皇帝营帐中芦眉将军们高声争吵。就在这座堡垒向东大约十天路程,有一个大湖据说是罗姆苏丹国畜群越冬之所。然而,再往东去,便必须离开海岸,芦眉军队已经数十年没有进入过那一片地区了。皇帝和将军们争论不休,是该就此打道回府,还是继续向东寻找罗姆苏丹国的主力邀战。北方军团的全军覆没,给芦眉军心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次日清晨,突厥骑兵出现在几乎所有营垒的外面。

赵行德首先看见的前方纵队营盘的点燃的烽烟,表示受到了敌袭,紧接着,皇帝的营帐中数十骑信使便飞奔了出去,向前方了解敌情,这些信使刚刚出营,在南方的山丘后面,赵行德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个个小黑点,那是越来越多突厥骑兵,正在快速接近着营垒。

“上马!”“准备交战!”“列队!”芦眉皇帝营盘里响彻了禁卫军军官的口令,随即被翻译成为各种不同的语言,不同种族的雇佣军穿上了全副铠甲,在军官的带领下,拥挤不堪地按照营队集合。大部分的弓箭手都留在营寨中守卫辎


状态提示:第154章 十月到幽州(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