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刘备率军驻扎了葭萌让刘璋惴惴不安之时,早在公元212年的正月,曹操便已经率军返回了邺城,为此曹丕和程昱、蒋济等人纷纷来到了漳河之畔迎接。
当曹操和司马懿等人看到前来迎接的仪仗阵容时,曹操隐约间感觉到经历了河间平乱之后,身为五官中郎将兼任副丞相的曹丕身边已经聚集了很多官员,这些人本来要么是支持曹植的人,要么是摇摆不定的人。加之他先前虽然远在关中平乱,但是安插在邺城的探子还是紧密注意着城内大小官员的一举一动,曹操从探报中获悉曹丕自从暂时接替自己的职位入主丞相府开始,府中来往的官员和门客便络绎不绝,这已经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看到眼前这幅情景,曹操突然间转过头对身旁的司马懿和贾诩笑道:
“看样子我要是再晚一点回来的话,恐怕邺城之内已经没有人记得我曹操了。”
司马懿和贾诩都是明白人,他们知道曹操的话表面上实在开玩笑,但实则内在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对曹丕十分不利。
司马懿从贾诩的眼神之中得到了这样一个信号:
这个时候决不能替曹丕说话,否则必会被曹操猜疑,到那时不仅害了曹丕也会害了自己。
双方会合之后,曹操指着身旁的曹植对站在曹丕身后的官员们笑着说:
“这次之所以能够平定关中之乱,让马超、韩遂等逆贼仓皇奔逃从而取得了得胜,我儿子建立功不小,不愧为我曹孟德儿子!”
其实随军出征的人都明白,曹植根本就没有起到什么积极性的作用。
当时曹休就十分不理解曹操为什么故意将曹植抬进了功臣之列,他本想上前质问,但是却被一旁的曹真给伸手阻拦,并施以眼色警告他不要多事。
但是司马懿和贾诩却对曹操的用意心知肚明,只是不说破罢了。
经过曹操这么一说,很多站在曹丕身后的官员不禁开始私底下嘀咕起来,曹丕顿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心里觉得十分不平衡。
站在他身旁的吴质却小声提醒他说:“公子此刻必须要表明姿态,决不能在丞相面前提及河间平乱之功,反而要对四公子的功劳大肆赞扬。”
曹丕如吴质所说的那样只字不提先前自己的功勋,拱手对曹操说:
“父亲慧眼如炬,有四弟这样的人在您的身边,将来必定能够辅助父亲平定天下。”
听了曹丕的话后,司马懿和贾诩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浅浅的微笑。
而曹操则完全没想到曹丕会这么做,不免有些诧异。
最为不自在的便属心高气傲的曹植了,他被曹操和曹丕两度夸赞之后顿感羞臊难当、如坐针毡,但是又不得不强颜欢笑。其实司马懿心中十分明白曹丕的话虽然表面上是在为曹植请功,但是先前曹操发往邺城的书信之中却从未提及,聪明的人诸如蒋济、高柔、程昱、董昭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曹操想要平衡两个儿子而采取的这种手段而已。
但是恰恰是曹丕的举动会引起目前还没有明确立场之人的同情,因为跟随曹操西征的人十分清楚曹植除了两度发声议和的言论之外,根本就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留守邺城的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曹丕在战后将功劳全部分给了下属,而自己却丝毫不予记载,但是属下可是亲眼看到曹丕那无可替代的大将之风和高尚人品。
到头来无论是哪一边,都会出现很多明里暗里同情曹丕、鄙夷曹植的人。
进入邺城后,司马懿老远便在城门口前来迎接文臣武将的家眷之列中,看到了怀抱婴儿的张春华正在等着他,于是他赶紧胯下马背快步跑向了张春华的身边。
一开始司马懿并没有注意到张春华怀里有婴儿,等他清楚注意到眼前这个活泼可爱的婴儿在他母亲的怀里“张牙舞爪”之时,他这才明白早在自己随军出征之前,张春华便已经怀有了身孕,为了不让自己分心,她刻意没有告诉自己。
“让你受苦了...”
看着张春华消瘦的脸庞,司马懿的内心不禁感到十分自责,他弯下腰将已经三岁大的司马师抱了起来,司马师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将近一年没有见到的父亲,居然在没有人引导的前提之下,果断开口冲着司马懿喊出了“父亲”两个字。
看到这一幕,夫妻二人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张春华看着怀里的男婴问司马懿说:“给儿子取个名儿吧。”
司马懿略微沉吟之后伸手抚摸了男婴的额头:
“我一生当中最为尊敬的是我的两个老师,师儿的名字就是从戏志才先生的名讳之中而得,至于这个小子就叫司马昭吧...”
张春华笑道:“人家取名都要避开长辈先祖的名讳,你可倒好,反其道而行了。”
“那有什么关系。”
说罢司马懿将司马师架在了自己的肩膀上扭过头对张春华说:
“我司马懿的儿子将来一定不是寻常之人,当然不应该受世俗的限制。”
此时邺城的百姓和夹道两侧欢迎曹操的班师归来,整个城内都充斥着无比欢腾的气息,但是对于携手回家的司马懿一家四口来说,一家团聚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和幸福,远远要比那遥不可及的军事胜利要大得多。
然而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同样站在官员之中的赵蕊,却用极为寒冷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关中联军大败、河间之乱被平,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东西两个战场的胜利,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