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样的道理,很多人其实都是知道的……
实际上,如果类比的话,不破防的攻击和破防的攻击,大体上来说,就相当于是蚂蚁和蚁穴一样,蚂蚁是不足以对整个堤坝造成有效的伤害的,但是当蚂蚁聚集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并且在堤坝之中构建蚁穴。就能真正意义上撼动到堤坝的根基,如果蚁穴的数量多了,大了,堤坝也就自然而然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即使如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只是一种偏向于讲道理的说法,现实之中这样的情况,本身就是非常少见的……
就像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其实早就已经被否定了,但是虽然如此,但是温水煮青蛙却依然还是经常会被引用,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因为道理本身正确……
尽管温水无法煮死青蛙,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却是正确的道理,道理是正确的,就会被想到用到。至于例子本身是不是正确,其实反而不太重要了……
就像是陈世美本身并不是什么负心人,只是单纯的因为戏文里的形象,就变成了天下闻名的负心汉,在这种情况下,再去给陈世美洗地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性了,因为陈世美已经被赋予了这样的一种形象,当这种形象深入人心之后,再去给陈世美辩白就变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了,因为现实和戏文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哪怕现实里同样和陈世美,和戏文之中也不会是同一个人,只是一种虚幻的形象而已……
就像是三国演义之中的诸葛,代表的就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认知之中的诸葛,其实并不是历史上存在的诸葛孔明,而是三国演义之中的多智近妖的存在!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破防和不破防,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一线之隔。但是实际上,却相当于蚂蚁和蚁穴的分别……
一只蚁穴往往是需要许许多多的蚂蚁的努力才能被构建出来的,而也只有蚁穴的存在,才能对堤坝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能够破防的伤害,就相当于是足以让堤坝崩溃的蚁穴,而不能破防的伤害,充其量就只是一只只的蚂蚁而已!
这其中的差别,无疑是有非常巨大的数量级上的差距的!
可以说,能够破防,就意味着存在理论上杀死目标的可能性!
而反之,如果无法破防,那么就连理论上杀死目标的可能性,都几乎不存在了!
这也就是破防和不破防之间巨大的鸿沟!
有些时候,破防和不破防之间,其实只存在理论上极小的差距,如果用数字表述的话,或许只有一个单位的差别,但是就是这一个单位的差别,所造成的结果,却往往是天差地别!
也就是因为如此,在不确定能否造成破防效果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玩家,在战斗的时候,都会尽可能的避免选择使用强度在破防临界徘徊的攻击方式,因为这样往往很难保证自己的每一次攻击都能破防,绝大多数的时候,玩家们都往往倾向于使用远远超出目标防御能力的攻击强度,造成稳定的近乎无视防御的伤害!
比如说,尤月的风王之刃,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方式!
事实上,对于发动攻击的人来说,攻击强度越高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对于防御的忽视也就越是显著,当攻击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际上防御的效果也就会被最大限度的无视了,除非是有超高优先级的按照百分比效果的强力豁免效果,否则的话,当攻击强度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防御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就像是人们都知道,当地震来临的时候,躲在桌子之下会让自己相对安全一些,但是如果地震真的足够剧烈的话,连房屋都震塌的情况下,那么躲在哪里都会毫无意义,最终都会被掩埋在废墟之中……
然而,高强度的杀伤力,往往也意味着超过成本的消耗,就像是杀人明明只需要用刀子毒药就可以完成,最终却用核弹去洗地,固然目标可以确定达成,单是实际上的效率却是很低下的……
就像是在战场之上,用狙击枪的子弹杀人,和用炮火覆盖轰杀敌人,同样是杀人,前者的效率是远远比后者要高得多的……
当然,有些时候,炮火覆盖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当不知道敌人在什么具体位置伏击的时候,先用炮火扫上一遍,无疑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手法……
就像是当一个人身上有炎症的时候,往往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开始吃光谱的抗生素,尽管理论上来说,在查清楚具体的细菌之后,再进行针对的用药往往会有更好的疗效,以及对身体的伤害也更小,但是更多的人是没有这样的耐心的,也不想有事没事就上医院检查身体,所以如果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往往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吃药……
说到底,无非就是为了节约时间而已……
对于绝大多数的玩家来说,在无法判断出目标防御力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强度相对来说不太低的攻击方式进行攻击,尽管在理论上来说,能够破防的攻击,就能造成理论上的击杀,攻击溢出越多,对于自身的力量浪费也就越多,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勉强破防的攻击,是很难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击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