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胜立即复电,战况胶着无法立即撤出来。他杀红了眼,决定抗命再拖延一会儿,说不定褚亭长的神算也有偏差的时候?至少不差这个把钟头吧?当然出于谨慎,他仍然抽调了几个轻伤员组成巡逻队,到后面侦察。他原本当然也部署了这个方向的防御部队和坦克,但是战事紧迫都调走了。
他确实有理由恋战,日军还在继续用人命填这座山谷,刚才的十分钟,整个中**队,只损失了2挺机枪,而打残的敌人至少有两个中队。敌人的进攻通道,被自己人的尸体挡住,迟滞了前进速度,他们在机枪前的每一秒钟拖延,都增加了中国射手的机会。一些失去战斗能力的伤员,继续留在战壕里,除了给同伴装填子弹,甚至开始在木板上记录正字统计战果。往日狰狞的日军,变成了毫无战术,只知道一味送死。师座选的这个天造地设的地方,简直是日军的地狱。士兵搞不懂,往日的长官,怎么总是在错误的时机,找到错误的地方。
前线指挥官甚至托大,故意减弱了一些方向的机枪火力,让爬不过来的日军,能够越过尸体堆积的小山靠近到*能够有效射杀的距离内再射杀。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有人敢这么做,但是形势已经很明朗。日军锐气早就没有了,如今只是一群盲目送死的行尸走肉,他们中没有人能够以卧姿,把*扔出30米远,枪打的也没有准头。
粗壮且训练良好的日本陆军一直在各方面压制中**队,投弹距离也一样,即使中**队的*更轻一些。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体力了。士兵们几乎可以肯定,即使现在冲出战壕与日军一对一拼刺,他们也绝不是对手。
何必胜的部队尽量缩减了春田步枪的数量,用自动武器和*代替。建立防线时,通过盟军空投,又补充了不少*。其近距离火力超过同等规模美军连20。
船越在后方目睹了这场残酷的厮杀,实际上已经很难称作厮杀,而更接近屠杀了。他刚刚组建的最后的“预备队”由800名轻伤员组成,他们中一些人甚至连枪都没有了,只发了10发子弹,枪需要发起冲锋后到前面死人堆里捡。很显然把这些人投进去,根本不可能撼动敌人防御。敌人pēn_shè的子弹远远超过了一个基数,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他并不知道竹原师团的一个自行车大队已经到了敌人后方几公里的地方,因为该部队一直死板地保持无线电静默,连15军指挥部也不知道其位置,自然也没有联络船越。他感觉到了巨大的绝望,这种绝望,肯定超越了当年日军第一次遭遇马克沁机枪的203高地时的。当时日军面对的只有寥寥几挺机枪,而现在面对的是没有间断过的金属风暴,好像永远大不光似的。他的意志崩溃了,下令部队后撤,虽然一些部队已经挺近到了距离敌人阵地40米的地方,但是他知道始终无法逾越那里。
放弃进攻等同于陷全军于死地,他们不可能重新回头找第2师团的道路。附近根本没有村庄可供略夺,森林里也不是如同辻政信编写的南方作战教育手册里的写的:有丰富的食物可以收集。毫无其他选择,他还是下达了后撤命令。
中国阵地后方1.5公里,绪方捨次郎的大队,正在准备发起突然袭击。他们在缅甸向导的带领下,丛林里行军一周,在付出了245人掉队/失踪的巨大代价后,终于赶到了这个若开和东印度交接的山谷。他们听到了那边打的热闹,但是不知道第41师团的具体情况,只知道附近有美军伞兵出没,敌情应该比较严重。这坚定了绪方中佐保持静默的决心,如果他早一些用电台,31师团绝不至于死那么多人。
中佐亲自从占据的山头向硝烟弥漫的山谷望去,发现敌人所有注意力都在前方,而且地势南高北低,十分有利于自己进攻。他决定不再等待,只等重武器组装完毕,就立即发起进攻。
何必胜这边已经发现后方不对劲,他派出的侦察回来报告,可以看到零星日军在后方活动,后方制高点上不时有望远镜的反光,可见至少是一个中队,小队一级指挥官通常没有望远镜。是不是敌人找到小路绕到自己后面去了?他突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中。没想到刚生了抗命的念头,报应来的这么快,果然是不听亭长言,吃亏在眼前。
但是这会儿,正面敌人还在进攻他确实退不出来。只能抽调几个机枪小组,向后警戒,这意味着他必须在狭窄地域,同时面对敌人前后夹,更难脱身了。他不是足智多谋的指挥官,正发呆,突然电台里接到徐冲喊话,虽然听不清说的什么,但是他的心里一下子有了底。他知道以斯图尔特坦克的通讯能力,能在山区听到声音,必然在一两公里内了。
徐充是褚亭长严令赶回来的,他放弃了敌后扫荡的使命,就是为了防止何必胜头脑发热,打成烂仗把部队搭进去。当然这么一来一回,浪费不少燃油和歼敌机会。不过对褚亭长来说,这里每一个士兵的生命才是宝贵的,包括哪些受了伤还躺在战壕里的,必须都带回来。至于敌人一个师团并不那么重要。实际上,就算放31师团走,他们中能有多少能走回去,也成疑问。
坦克迅速向前突击,就在绪方大队发起进攻时,出现在战场一角,愣是把已经发起进攻的日军吓回森林里去了,他们自觉在森林里骑自行车也十分困难,想象不出敌人怎么还会有坦克,这当然是绪方没有与友军联络的恶果之一。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