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昊武大帝>第一百一十一章 军事要塞 遭到埋伏

“明府果然言出必行,攻下这东武阳,我们在冀州算是占有一席之地了。”孙策赶到东武阳时,县城已经已经被汉军占领了,虽然张北被自己引了出来,可是这城中依然有几千士兵,所以也没有那么容易攻下,更何况孙策听到张北的话中表示在东武阳外还有一些埋伏。

曹操一脸无奈的看着孙策,“这次险些中了张北的埋伏,要不是关键时刻,薛冰及时赶来,恐怕这场战斗却是得不偿失了。”其实张北在城外的埋伏并不是很隐蔽,可是曹操袁绍急于攻击东武城却是没有在意这些,所以在途中遭到黄巾军的围攻。要不是程昱为以防万一派薛冰率军尾随,此次胜负还真难说。

袁绍也叹了一口气道:“真没想到东武城没了张北,黄巾军竟然还有如此昂扬的士气和强大的战斗力。我们这次虽然攻下了东武城,但伤亡却异常严重,所以接下来平定周边黄巾军的任务只有交给孙县长了。”

孙策点了点头,这最难打的一仗是曹操袁绍上的,剩下来的小鱼小虾理应交给自己处理。“明府既然有所损伤,那么就暂且在东武城休整,这周围的残余的黄巾势力交给策和子寒就可以了。”

接下的几天曹操和袁绍就在东武城里休整队伍和梳理政务,这东武阳并不像之前的那些城,这里已经算得上黄巾军的腹地,所以这里有众多百姓和商贾。因此攻下城后汉军要做的不仅仅是接手城防,还有的就是整理户籍,稳定治安。

这城中的百姓多数是信奉太平道的,所以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不过毕竟曹操袁绍不是一般人。一个是济南相一个是朝廷的侍御史,在政务方面自然独树一帜,这小小的东武城还是可以解决的。

孙策和薛冰各自率军出征,向东武城周围的边境搜寻,不过东武城境内还是比较大的,因此一时之间无法全部歼灭残余的势力。不过即使这样,孙策和薛冰的收获也不少,先后在几个重要的乡亭发现不少粮草,如此一来倒是解决了汉军粮草的一个难题。

几日后,东武城基本上已经没有黄巾军了,如此一来,曹操袁绍又开始计划布防。具体计划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人负责一个,因为西北最为重要所以优先分给了曹操袁绍,剩下的东南却是交给了孙策和薛冰驻守。

就这样四个人开始在各自的防守范围内设置哨岗,安营扎寨,并且以各自负责的范围为根据地,向外拦截过往的黄巾军。联合军以一种疯狂的形式开始规划,也就是十多日的时间,东武城已经强化成一个军事要塞,来往的车马军队,无不在联合军的视野里。

孙策等人每天到东武城里汇报昨日得到的情报和行动的结果,随后再赶往各自的势力范围。渐渐的北方各个郡国知道了东武城这条线有了汉军的存在威胁到自己的商队,随后便派来黄巾军防护车队。

可是在东武城强大的军力下,又有几个能平安无事的穿过东武城呢,然而黄巾军一时之间又无法放弃这条道路。所以在孙策到来的一个月后,河间国和渤海郡联合安平国,清平国共同计划东武城,这四处的黄巾军开始组成联合军来到东武城平乱,不过身为黄巾军核心的巨鹿郡却一直没有出手。

然而黄巾军的联合军显然比不上汉军的联合军,更何况孙策等人无比团结,一旦一方有危险,相邻的一方便去支援。渐渐的联合军也不再被动防守而是转守为攻,如此一来黄巾军便是连连败退,不敢轻易进攻只得在与汉军遥遥相望的地方驻扎,誓要与汉军争斗到底。

经过这一场场的战斗,孙策军的收获无疑是最大的。袁绍的兵力都来源于薛泰,士兵的素质都相当优秀,而薛冰士兵的质量更不用说。可是孙策所带领的队伍却不没那么完美,其中只有一部分是孙策的核心队伍,剩下的都是在博平县补充的,这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战场是磨练士兵最好的地方,在于禁的带领下,经过一次次实战的磨练,如今这些士兵也有了一些样子。而且孙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新兵深受老兵的影响,无论团结还是忠诚都不是在博平的那个状态。也就是说,这些新兵随着战斗的磨练,这支兵继承了老兵的风格,不过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些士兵无论统帅还是训练风格都是一样的,这种风格就是于禁的风格。

就这样孙策的士兵经过战争越来越强大,同时于禁张一的统帅能力也有所进步,孙策军看上去是好事连双,可是万物都有物极必反的道理,什么东西到了高峰时就会有别的变化。这一日孙策和于禁率领一部分士兵出征巡查,看到一支人数足有一千多人的黄巾军。这要是放在以前自然算不上什么,黄巾军在中原随便一凑就有千二百八的。可是如今黄巾军兵力吃紧,这东武城的士兵更少,如此一来这一千多人倒也算得上一块肥肉。

孙策看到黄巾军的实力并不强,想来要么是黄巾军残余的小队伍,要么是刚刚组织不仅的新队伍,由此打起了这波黄巾军的主意。孙策此次虽然只是巡查,可也带了五百士兵,十几个精卫营,细细算了一下,倒是能和黄巾军一拼。

孙策当机立断向于禁下令向黄巾军攻去,于禁接到命令便迅速摆下阵型,毕竟黄巾军的人数是自己的一倍,更何况于禁在战场是可是从来没有轻过敌。

两军交锋果然如孙策所料,这支队伍根本不是于禁的对手,别说一打二,就是再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一章 军事要塞 遭到埋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