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络游戏>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第二章 齐王冏 玄学的产生

如佳继续谈玄学的话题:“刚才说的,士族的私利性,使得他们需要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这是从宏观上看,必将产生一种自由、放达的思想学说。但玄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要在微观中探寻答案。”

“先看宏观,找到事物发展产生的必然性和发展的方向;再看微观,找寻其特点、特质。”王戎从心中赞道:“你这套研究方法很妙啊!”

如佳没有回应王戎的话,只是接着自己的话说下去。

如佳认为:首先任何的思想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对原有的思想的一种改进和发展。

西汉儒学的根基“天人合一”,不批自倒,由于儒学的无神论,使其没有天赐之权,说服力不大。所以董仲舒为了更多的“说服”众生,使儒学快速发展起来,在儒学中引入了两个神学的概念。二十一世纪的人也很迷信,何况两千年前的人,董仲舒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董仲舒引进两个神学概念做儒学的根,就是“天人合一”和谶纬之学。谶纬之学就是假托神仙预言凶吉,这两个学问早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时候就出现了。

而汉儒的天人合一和我们今天说的天人合一,还是不同的。汉儒的天人合一很“神学”,他认为人的一言一行上天是知道的,行善有好报,行恶有厄运。

汉儒用这个说法来吓唬皇帝和贵族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天人合一”成为汉儒学的根,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多做好事吧,以此衍生出孝、仁爱、正义等等。其实谶纬之学也是“天人合一”的衍生品,谶纬之学就是人们“偷窥”老天在想什么,做什么。

可是经过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常年的战乱,皇帝(汉献帝)没做什么坏事,却成了屈辱的傀儡和亡国之君;大臣没做什么坏事,也横遭杀掠;学习信奉儒学的人没做什么坏事,也惨遭天灾人祸。“天人合一”之说已经是不批自倒,儒学没落了,彻底衰落了。

当然长期的战争自身就打击文化道德,你抢了弱者手中的馒头,最少可以多活一天,你不去抢或许当天就要死。

而当曹魏建立之后,人们基本脱离了战争的苦难,政治局势趋于平静,则思想控制应运而生。

鉴于天人合一的根本不批自倒,很多人就不认为“天”是神。王肃(司马昭的老丈人)等将老庄之学中的“道”引入儒学。道,即自然万物的自然规律,认为世间万物万事,包括人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天道无常,人只有努力适应,掌握生存技能方法。这还是一种“有为”的儒家思想。

王肃在《孔子家语》中编入自己的话,在回答“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人事可为”的问题时,就明确的指出“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并以历史上的纣王为例,说明“无才无德”,迷信天命,终将毁灭。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天下不再有天命的天子,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皇帝是最适应天道而又最有德者居之。人也是靠适应这个世界,而又道德高尚才能高官显贵。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最有才有德的人做皇帝,再次的人做高官。这为士族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客观上也确立了曹魏篡汉的合理性。曹魏合理了,司马氏也就合理了。

王肃篡改孔子的话,在《孔子家语》中说:“崇道贵德,圣人自来”,曹魏皇帝听了很受用。可是他却没想到,这也正是司马氏篡魏的思想武器。其实,“崇道贵德,圣人自来”的原文是“善为刑罚,则圣人自来”。

可见人类的道德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道德是用来规范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思想工具。使人在思想和行为上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的繁荣。而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繁荣又反使绝大多数人受益。

道德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繁荣。道德理论因此要发展,必要时甚至要有所抛弃,像“夫为妇纲”的理论就要直接扔掉。

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不要认为西方文明只是科技的文明,西方人可是要在每次晚餐前感恩上帝的赐与。

当然我认为宗教的道德理论过时了,用拿破仑最推崇的启蒙者托马斯·潘恩的说法:“现在再说,人是上帝创造的,是对人智慧和常识的一个侮辱”。

今天我们的社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道理问题,并非人心不古,而是人们摆脱了战乱、饥饿。社会繁荣之后,道德问题突出出来,新的社会要有更先进的道德理论。

我们应该乐观,任何一次道德理论的大发展,都是建立在盛世。

西汉确立儒学思想,晋朝的儒道相溶,使儒学成为无神论学说。隋唐儒学把研究方向从‘道’转向‘德’;宋朝朱子理学;明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秦山学派;王夫之三人甚至发展出开放自由的思想。清朝进入儒学的鼎盛时代,但是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其没有沿着明朝开放的儒学发展,而是走了回头路。清朝儒学在宋理学的基础上畸形发展,将“存天理,去人欲”发展到剑走偏锋,令人压抑。

但是过分强调个人努力,一切都是个人努力得到的,就成了功利主义。其实王肃这个人就过分功利。

在司马召杀掉曹魏皇帝曹髦后,王肃干脆把《孔子家语》中荀子的话“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直接改成“上失其道,其下


状态提示:第二章 齐王冏 玄学的产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