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极品医圣>第五章太极易筋

郑翼晨换过一条运动短裤,上身赤裸,露出不算强壮但十分匀称的肌肉线条,他有一个习惯,在洗澡前活动一下筋骨,打起太极拳。

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四年之久,风雨无阻,寒暑不歇。

他双目平视前方,头上如顶重物,打开双腿,与肩同宽,舌抵上颚,深吸口气,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屈腿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正是二十四式杨氏太极拳的起手式。

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手挥琵琶,揽雀尾……一个个动作在他举手投足之际显现出来。

杨氏太极用力技巧讲究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

要知道他专业所学,除了针灸之外,还有推拿,而推拿一门,也有十字要诀,即是均匀,柔和,持久,深透,有力。

有力只是末流,能做到前面八个字,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推拿医生。所以学推拿的人一定要学习一些功法,像太极拳与易筋经都是必须的,其余还有八段锦和五禽戏。

郑翼晨对太极拳情有独钟,觉得学好这套拳对自己推拿技艺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虽然一者为武道,一者为医术,两者用劲方面的要求,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要想真正学好推拿,学习太极拳,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旧社会的跌打医生,也大多有武术傍身,好比借助影视而名声大噪的黄飞鸿,除了拳脚了得,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医生。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当年在京城号称“杨无敌”的杨露婵,能够将这套拳法用于实战的人都是真正的高手。

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是先学中架、再学提腿架、大架、快架、散手一时短打。

在中架学好后,四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即可和其他架子穿插着学,最后学习小架。

郑翼晨到现在还是在中架这个最浅薄的层次打滚,要知道他学习太极拳也不是为了和人切磋,只是当作一门辅助推拿技术成长的功法。

虽说如此,几年坚持下来,郑翼晨也有信心能够打垮三五个同等身材的人。

自从喜欢上中华武术之后,郑翼晨开始在网上搜寻香港上个世纪的邵氏功夫片观摩,看的如痴如醉。

对于心中不灭经典的《少林三十六房》与《十八般武器》更是看了不下十遍。

他对当年那批身怀功夫底蕴的武打明星无限敬仰,对现在只会在荧幕前耍花拳绣腿的偶像明星嗤之以鼻。

因此他时常心生感慨,恨不能早生个三十年,生长于那个流行铁马硬桥的功夫片年代。

郑翼晨神采奕奕,招出连绵,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动作一气呵成,打到最后,浑然忘我,沉浸在一个奇妙的境界中。

一套拳打完,他觉得胸椎有些酸痛,就连呼吸都有些不顺畅。

这是一点老毛病了,他在大学时学太极拳时日尚浅,自作主张胡乱发力,以致上了胸椎。

当时还郁闷了好几天,后来听说一个高年级的师兄练了四年太极,也因为在缺少专人指点时用错了发力技巧,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后怕的同时也有些庆幸。

这点胸椎关节的小错位自然难倒不了对推拿小有成就的郑翼晨,他早已习惯在不借助外人的情况下为自己的胸椎复位。

只见他双掌高举向天,摆了个易筋经中的“掌托天门”式,猛然侧身弯腰,换为“九鬼拔马刀”。

啪啪一声脆响,胸椎关节恢复正位,酸痛感瞬间消失,长长吐出一口闷气,顿时胸怀大畅。

“好了,推拿功法练好了,针灸技艺也不能落下。”他从厨房端出一盆清水,一个布满针孔的白萝卜在盆中漂浮,白萝卜表皮还有无数个用黑笔标记的黑点。

他把水盆放在一张破旧的木桌上,桌子表面也是遍布孔洞。

郑翼晨左右手各持一根毫针,右手拇指与中指拈住针柄,交错用劲,毫针以高速旋转,插入白萝卜表面的其中一个标记好的黑点,没有半点偏差,刺入半寸有余,萝卜插着毫针,在水面一沉一浮。

这种快速入针的手法,叫做飞针,能迅速穿透人体表皮,在患者没感觉到疼痛的时候,针就已经刺进去了,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入针手法。

而左手那根针,则是以拇指和中指抵住针体,向下垂直用劲,直接将针刺入木桌表面。

一者用刚劲,一者用柔劲,一心二用,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名堂。如果飞针转速不够,刚接近萝卜表皮就会被弹飞,假如指力不足,针还没刺进木桌就已经弯了。

针灸一道,讲究认穴精准,使患者不觉所痛,针刺之后,更加重要的则是行提插捻转的搜气手法,调动穴位所属经脉的经气,称为得气。

针灸只有得气了,治疗效果才会显著。

得气之后,才是根据病者患病之虚实寒热,行补泻,泄热,温阳等针刺手法。

说来简单,但是郑翼晨学了三年,也只是学到一点皮毛,要凭一根毫针治百病,针到病除,他自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然,他也相信天道酬勤的道理,所以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他就这样练习枯燥的针刺手法,直到半个钟头后,才终于停了下来,这才发觉全身汗出如浆,莞尔失笑:“一根小小毫针,耗费的心力居然是练太极拳时的两倍不止,但是我的精神还是不能完全忘我的寄托在上面,达不到“如


状态提示:第五章太极易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