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络游戏>钢铁时代>一千二百零六章 中国海军部

舍尔舰队,用最快的速度,清缴了一只巡逻的舰队,速度之快,兼职让人震惊,这其中,战列舰的速度绝对是重要的因素,可是火炮的准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换成之前的指挥,依然可以把这么一只舰队,彻底的送入到大海的深处,可是耗费的时间可能是现在的10倍,甚至20倍。

毕竟,哪怕是雄狮,碰上奔跑的羚羊的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羚羊都给干掉,大部分情况下,只是追最后的几只,四散逃跑,永远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最佳武器,不用跑过强者,只要跑过别人就可以了。

战争之中,不能一概而论,却也差不多,当30艘船,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跑的时候,耗费时间越长,追击者走过路程也就越长,这是相辅相成的。几个小时清除威胁,或许在之前还可以接受,可用惯了指挥系统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的,分秒必争的时候,才发现弥足珍贵的,甚至在某种情况之下,舍尔相信,这个时间可能决定舰队的命运。

在演习之中,显现不出来瞄准系统的作用,只有在战斗之中才能够显示出来,表面上,舍尔舰队也就是9艘主力舰,可表面上的实力是表面上的实力,实际上,当9艘战舰结合成一个整体,甚至统一指挥瞄准一个或者几个目标的时候,饱和攻击才是真正表现他实力的地方。未来,当这个舰队进入到阵地战的时候,完全可以躲在合适的地方,到时候分散舰队,肯定不是对方第一个瞄准的目标,相对于战列线的死板,散兵线更加的灵活。

只要敌人不明白瞄准系统的强大,是不可能把目标对准他们的,说句毫不客气的话,舍尔甚至可以以别的战舰作为盾牌。在吸引对方主要火力的情况下,不停的倾泻炮火。发挥出15寸火炮的能力和战列舰的射速,到时候,会让整个协约国大吃一惊。虽然陆军和海军是两个领域,可战列线真的跟排队枪毙差不多,限制速度,限制躲闪,用最密集的火力摧毁对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指挥系统的出现,这会跟步兵的散兵线取代排队枪毙一样的伟大。

此时此刻,分秒必争的时刻,舍尔只是稍稍感慨了一下,就命令舰队立刻北上,越是接近欧洲,就越发的危险,接下来。就更加的危险,从几内亚湾附近,就布置了这么多的船只。想来欧洲会更多,必须选择一条足够谨慎的路。

德国的情报机关和中国的情报局。都调查了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情况,那里的船只密集的,连根缝都没有,如果舍尔的舰队走英吉利海峡的话,不亚于的自投罗网,所以,依靠着强行的突破争取到的一点点时间,舍尔迅速的越过了这个包围圈。

接下来,幸运似乎再一次的降临了。接下来快70海里的距离之中,再也没有遇到一个巡逻队。这中间有舍尔的经验,也带着很大的幸运的是,要知道,几内亚湾这一带,协约国的搜索队的密度还是不小的,能够击溃一个巡逻队传过去,这需要一点点的运气的。

舍尔胜利的穿过了这个死亡的防线,在越过了几内亚湾之后,迅速的向北,按照情报的提点,没有走英吉利海峡,是直接往北,准备从英国西部传过去,然后再从北海转向,这是一个遥远的路途,甚至绕路了,结果如何,需要努力去拼了,甚至连舍尔本身都没有想好。

舍尔舰队在越来越蓝色的海水之中快速的前进,位置和之前那一战的简略战报,却通过无线电发送给了德国海军部,迟疑了一下,他还是按照之前的约定,把同样的战报给西北发送过去,这是之前就讲好的,西北可以为他的万里航行,提供必要而隐秘的补给,但是整个过程,日志,还有作战报告,必须要抄录一份给西北。

舍尔当时很奇怪,如果不是跟中国之间的合作,一向非常愉快,他就有些怀疑,中国是不是要出卖他的情报,可思前想后,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先不说中国跟德国之间的合作一向比较密切,中国跟协约国现在,也不是和睦的状态,日本和俄罗斯,这两个协约国的国家,正在跟中国作战,他们没有立场帮助协约国,一旦德国战败的话,接下来的目标肯定是他们。

战报发出去了,以电波作为载体,很快就穿越了大半个地球,发送到了西北的包头,德国海军部当然是更早得到,看到舍尔突破了几内亚湾,稍稍的松了一口气,转而又紧张了起来,接下来,又提心吊胆了起来,过了这一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一层层的关卡,特别是波罗的海的入海口,这才是真正的虎口,提尔皮茨为首的海军高层,为这个问题争论了许多,暂时得到的就是,如果舍尔能够到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到时候公海舰队会冒险跟协约国一战,掩护他的回归。

发报局留档之后,抄送给了几个单位,其中就包括包头海军部。包头的海军部大楼,位于包头的核心城区,在2环边上的它,属于是包头最核心的区域,这里经过了调整之后,反倒是人少了一些。

新中国成立,包头成为了首都,各种国家机构多了,也顺带的,让二环以内,去了居民化和功能化,到处都是士兵站岗的保密机构,又没有什么商业,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闲人根本不过来逛,跟后世的首都不同,这里没有什么底蕴,全部都是新兴城市,或许在几十年之后,会成为风景名胜,现在,只有一个的政府职能。

海军部大楼是整个中国海军的核心,代


状态提示:一千二百零六章 中国海军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