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红警大中华1985>569.第569章 570 京都事件

两架信心满满出击的大黄蜂最终发现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苍蝇蚊子,而是两只凶狠的猛禽。拥有更大推力、三维矢量发动机,气动性能也更胜一筹,航电与战场感知能力都十分出色的歼-15飞鲨战机,是妥妥的四代半战斗机,遇上五代机也能够拼一拼,更别说比自己低半代而且还轻一个量级的大黄蜂了。

杜兰德等人曾经想过以大黄蜂的性能面对中国飞鲨战机可能会略微吃亏,但凭借美军飞行员出色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还是应该能够对付一下的。但没成想,只是几个照面的功夫,中国战机已经拿住了大黄蜂的七寸,大黄蜂几次想要摆脱,都没有成功,最终只能没脾气地让中国人尾随,就像是已经示弱的犬类肚皮翻上求饶示好。

而且最悲催的是,因为大黄蜂的油箱油量有限,飞到最后他们没油了,不得不返航。大黄蜂自然是没带着副油箱出来,毕竟距离不远,而且如果进行拦截要是带着副油箱,两边较劲起来还是要把副油箱抛掉的。

杜兰德得知了前面发生的具体情况,不得不叹了口气道:“谁能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生产的战机已经能够甩开我们的优秀战机一截了。”

马涅金不服气地道:“那歼-15分明是苏-33的山寨版,就算说优秀,也应该是苏联人。”

杜兰德则道:“就算这么说,中国人也是在苏制战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改进,像是那战机的出色动力,苏联人一定是做不出来的,再加上中国在电子工业上的长项,改装的歼-15获得了苏-33难以媲美的战力。更何况,除了f-14、su-33之外,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几款战机也是不错的,像是fc-9、fc-1等,如果不是其性能出色,也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那么多的订单。”

马涅金嘴巴蠕动几下,还是没有说出什么话来。

“兵器的技术上,中国已经迎头赶上,而在战略战术方面,中国人更是比苏联人聪明许多,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不要跟中国人为敌的好……”杜兰德如斯说道,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话有多么地伤士气。

——分割线——

京都市,一处原本当地颇有盛名的会所,现在成为了奥姆真理教的重要活动据点。这里的主人是一个大富商,埃博拉危机爆发以后十分怕死,后来听人介绍,凡是加入了奥姆真理教,笃信真神的人,都逃过了被感染身死的厄运,他本人自然是没什么信仰的,但是却有财力大手笔纳捐给奥姆真理教。就这样他先后捐献了上亿日元,以及将这处会所作为奥姆真理教的活动场所。他自己也被京都地区的奥姆真理教提拔为不大不小的一个干部。

不管信仰奥姆真理教到底有没有效果医治病毒,但是最少有了一个心灵寄托。而且,人作为社会动物,在集聚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安全感。本来埃博拉病毒破坏了这种人们互相依靠的安全感,但是在奥姆真理教这里,人们仍旧能够互相扶持和往来,这让人们增强了信任和安全。

其实宗教本来就是给缺少安全感的人类准备的一种心灵寄托,有人因不知道死后会变成什么模样,而笃信宗教,有人则生活空泛,需要宗教以补充空白。而更多的人则是通过信仰宗教,在其中获得一个与别人交际,满足心理需求的渠道。不少华人移民去到北美和欧洲国家,迅速融入当地社会的方式就是加入团契,也不管是什么路德会还是天主教,总之就要加进去,信点什么其次,主要还是靠教会为渠道培养人际关系,融入当地。

奥姆真理教虽然不是正经宗教,但是本质上一切宗教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麻原彰晃及其追随者,用了类似的方法,在混乱中为广大的日本民众提供了寄托和保护,从而使得奥姆真理教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

在真理教教众聚集的场所中,放映着麻原彰晃这位“真神”宣讲的教义录像。麻原也很注重使用先进科技传播他的真理教,现在的真理教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甚至还有六个国家的语言版本。有不少他宣讲教义和展示瑜伽的视频,而且在这些视频中,他还用特效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即便是人们能看出那是影视特效,但是他们也强迫自己相信这都是麻原的神力。

而麻原自己甚少出现在普通信众面前,在奥姆真理教越是壮大的时候,他越是需要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在教中,只有非常核心的干部,才有机会见到他,普通的教众能够接触的一般就是“真神的毛发”、“真神的洗脚水”、“真神的指甲”之类的东西。(奥姆真理教一直出售这些东西敛财)信众们认为接触到真神的这些东西,能够增加自己的悟性和灵性,促进自己的修行。

这一天,正在京都这处已沦为奥姆真理教修炼圣地的会所举行大规模的信徒听讲会得时候,一些带着口罩,穿的严严实实的警察和一些医护人员来到了他们的门前。

“请问,几位公务员来到我们教会的场地,有何贵干呢?”奥姆真理教的任何设施都有着严密把守,主要是为了防止入教的人中途反悔偷偷离开,当然很多时候也防止外界对他们的窥探。

一名警察出示了证件后,还算客气地说道:“我们接到报告,说你们奥姆真理教的场所中曾经接纳了不少的病毒感染者,但是死亡率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已经远远低于病毒的致死率。更关键的是,你们还敢这样违背卫生规章地进行集


状态提示:569.第569章 570 京都事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