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茎上拴着几个蚂蚱。

顾明静看见弟弟回来,就问他:“去哪儿玩了?看这一头汗。”

顾明远气喘吁吁地:“去村东头了。”又扭头对顾明华说:“正好碰到你了,走,回家找几根高粱杆,马大爷说要给我编个蝈蝈笼,你也去,让他顺便给你也编一个。”

顾明静好奇的问:“你怎么碰到马大爷了?他为啥要给你编蝈蝈笼啊?”

马大爷是个孤寡老人,据说是老红军,住在村东头,会一手绝妙的编织功夫,柳条编筐,荆条编篓,编的蝈蝈笼更是精致漂亮。不过马大爷脾气有点孤拐,平时都不搭理他们这些小屁孩的。

顾明远说:“刚才马大爷往墙上挂玉米,下来时踩到玉米上了,没站好差点滑倒,我正好路过就扶了他一把。我看马大爷一个人站梯子上挂玉米不方便,就帮他递递,马大爷忙完了看到我的蚂蚱,问我要不要捉蝈蝈,还说要编个蝈蝈笼给我。趁马大爷心情好,我得赶快去。”

顾明远跑家里找了几根高粱杆,红彤彤的很漂亮,出来拉着顾明华就往村东头跑。顾明静在后面喊:“慢点,别把明华拽倒了。”

马大爷家只有一间破烂的街房,院墙很矮,马大爷就在街房外墙上钉了钉子挂玉米。顾明远刚才就是在这边路过时帮的马大爷。

马大爷看上去七十多岁的年纪,个子不高,精瘦精瘦,头发花白,脸上皱纹重重,手指粗大,指甲缝里黑黑的。据说马大爷是老红军,解放后还在什么地方当过大官。不过顾明华记忆里马大爷都是一个人过,一直到老,还老是板着脸,所以小孩子都很怕他,上辈子顾明华也没接触过这位老人,只有顾明远这样大大咧咧的才会主动帮忙。

顾明远拉着顾明华到马大爷家时,马大爷已经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圆圆的洞,直径大概有成人手臂那么粗。马大爷蹲在洞边上,看到顾明远回来还拉了个顾明华,也没说话。

顾明远大大咧咧的:“马大爷,你看这高粱杆行不?你给明华也编一个呗。”

顾明华明明芯子里是成年人,看着马大爷那张没有表情的脸,心里还是有点紧张。

马大爷没有说话,拿过顾明远手里的高粱杆,用小刀把它们劈成半厘米见宽的小条。顾明远捅了捅顾明华的手,兴奋地说:“马大爷答应了。”

顾明华一点儿也没看出来老头子怎么答应了,不过这不妨碍他顺杆子爬:“谢谢马大爷!”

马大爷头也没抬,嗯了一声。顾明远和顾明华也不说话了,专心的看马大爷编蝈蝈笼。

马大爷把高粱杆劈成小条,里面的芯刮掉,留下薄薄的柔韧的皮,然后一条挨着一条插到地上的圆洞里。洞比较深,高粱条插进去一半,露在地面上的一半开始编制。先把一条弯曲,边上的一条压上去,压上的这条再弯曲,旁边的再压上,重复一圈后两两交叉,再翻折。马大爷的动作很快,有的地方小哥俩还没弄明白就被后面弯过来的高粱杆挡住了。很快马大爷手里这面就成型了。然后马大爷把洞里的部分一根根□□,编好的部分反过去放到洞里,正好被卡在洞口,就着这个姿势很快又编完了另一半。

成品是一个圆形的壶状笼子,顶部和底部各留了直径两厘米左右的口,中间是美观的镂空花纹,所有的高粱条均是红色部分在外面,白色在里面,看上去精致的很。马大爷折了四根细一点短一点的高粱条,交叉成十字把上下的口封上,顾明远和顾明华就看明白了,一边口上封的两跟高粱条取掉后就可以放蝈蝈,封上后蝈蝈就跑不了了。

马大爷把编好的这个递给顾明华,顾明华有点受宠若惊,赶忙道了谢,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顾明华嘟哝:“明明我先来的,为啥先给明华?”不过他就随口说说,也没有生气的意思,就着明华手里欣赏起来。

等顾明远那个也编好了,哥俩又一次跟马大爷道谢,马大爷没吭声,摆摆手让他们自己玩去。顾明远就拉着顾明华向村头的地里跑。

地里的玉米都收完了,玉米杆也割断运走了,留下的地有的犁过了有的还没犁。顾明远专找没犁过的,在剩下的玉米杆根部找,很快找到了一只蝈蝈,放到笼子里封上口,蝈蝈就在笼子里使劲的叫着。

顾明远是个好哥哥,要把装好蝈蝈的笼子给明华。明华不要,上辈子他也是此中高手,找个叫声清脆的蝈蝈那是小意思。

于是等晚上回家的时候,软软的坐坡小车上多了一个漂亮的红色蝈蝈笼子,笼子里的蝈蝈叫声清亮,软软高兴地手舞足蹈。


状态提示:6.蝈蝈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