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包晓生人物谱>1.第1章《萧别情义愤开宗派,朱元璋临终定国策》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灾异多端,民不聊生。元顺帝至正八年,台州方国珍啸聚海寇,首义反元。至正十一年,颍州韩山童、刘福通,蕲州徐寿辉、彭莹玉诸人爆发红巾军起义,各地百姓揭竿而起,从乱如归。至正十三年,泰州张士诚袭踞高邮,自立为王,国号大周。蒙古政权风雨飘摇,元朝统治分崩离析。

但凡乱世之中辈出英杰,群雄之间必有真主。濠州钟离人朱重八幼时贫穷,放牛为生。父母兄弟接连病死,尚无买棺之钱。遂出家做了和尚,云游化缘。至正十二年,受同伴汤和所请,回濠州入伍红巾军,投在元帅郭光卿部下,屡立战功。郭光卿见朱重八相貌非凡,便将义女马氏许配,故军中呼其为朱公子。朱重八取名元璋,字国瑞,便是后来三百年大明的开朝皇帝。

朱元璋自成义军头目,网罗人才,招募乡勇。徐达、汤和、花云等七百子弟纷纷投奔。于是领兵出濠州,南略定远,攻滁州,乃又得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胡大海、朱文正、李文忠为其效力。接而克和州,猛将常遇春弃盗从良,任命先锋;勇将邓愈率部相随,任命总兵。此后朱元璋所到之处无往不利,巢湖水寇俞通海、通源、通渊三兄弟并廖永安、永忠两兄弟来附。遂东渡长江,常遇春一马当先夺采石,占太平、集庆。朱元璋改集庆曰应天,设元帅府,陆续控制淮东、浙东等地,则与张士诚、陈友谅三分江南。

正值三势力剑拔弩张之际,浙东名士刘伯温被朱元璋软硬兼施,延请至应天任为谋臣。刘伯温献策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随即方国珍来降,福建、两广望风而归,朱元璋吞并长江以南。刘伯温遂建言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国号曰大明,北伐蒙元。同时,辅佐朱元璋部署军机,筹划全局。以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帅,取山东、进河南、夺潼关、灭大都;席卷山西、陕北、关中、甘肃,收复长城以内,开洪武治世。

世间道:“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那刘伯温之才,纵使朱元璋亦感畏惧。朱元璋登基后,初封六公,乃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国胜、卫国公邓愈。再于鸡鸣山立功臣庙计二十一人,刘伯温皆不在其列,仅授为诚意伯,官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盖刘伯温曾是元廷旧臣,历仕两朝,被朱元璋所忌。

洪武二年八月,□□召群臣商讨建都之地,要营造凤阳,且北击大漠,征讨残元。朝臣自丞相李善长以下多为淮西人,皆望衣锦还乡,乃附议言是。唯独刘伯温奏表:“凤阳虽为圣上故里,然帝王之气难聚,不宜建都;我国初立,兵马劳顿,不宜长线奔袭;如今开平王常遇春新丧,元将王保保勇猛机诈,不宜轻视!”□□闻言动怒,欲剿灭胡虏,照耀天威,怎听得进逆耳声?李善长与刘伯温素有嫌隙,当庭弹劾。刘伯温心中忐忑,辞官而去,归家青田县。

行至衢州府,顺路为恩师诸葛青扫墓。师弟诸葛承道:“王保保出生戎旅,久居中原,又文才武略,横行河洛关陕。且今雄踞大漠以逸待劳,明军妄动,岂非虎口夺肉?”刘伯温叹曰:“昔常遇春尚在,犹未能擒此匹夫,而今还能如之奈何?”诸葛承遂道:“古语云,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可令天下缟素。欲制王保保,一刺客足矣,怎需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刘伯温应曰:“此言甚是!“时刘伯温爱徒高退思从旁请缨,刘伯温不肯。

洪武三年,明□□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领左路李文忠、右路冯国胜、并邓愈、汤和为副将,北伐残元。虽得胜归来,却未触及命脉,如刘伯温所料,残元有王保保,穷且弥坚,反倒上下齐心,力图中兴。□□召回刘伯温,罢李善长相位,欲教刘伯温取而代之,刘伯温辞而不受,复还乡替□□招募死士,欲刺王保保。方是时,李善长荐同党胡惟庸任右丞相,继续操纵政局,欺压刘伯温。

洪武四年,经诸葛承组织江湖义士,刘伯温将暗杀重任托付大侠萧鸿万。□□欲招降王保保,以王保保之妹许配给次子秦王朱樉,然怀柔未果。王氏生儿朱靖,是为永乐朝天外天主使,此乃后话不表。

洪武五年,□□复令徐达统兵,以汤和为偏将、蓝玉为先锋;东路李文忠领先锋郭伽、西路冯国胜领先锋傅友德,开展第二次北征,竟惨败而还。萧鸿万一行随同郭伽孤军深入,被王保保俘获,诈降。□□震怒,欲屠郭伽满门,幸得胡惟庸呈情,巩昌侯郭兴与其子郭伽断绝关系,□□念郭兴乃起事元老,免去死罪。

历时三载,郭伽为元廷日夜操劳,演练新丁,乃获王保保信任。洪武八年,王保保巡游哈剌那海,仅十八骑相随。郭伽示意萧鸿万等人伏击,得手。元昭宗秘不发丧,追捕刺客,萧鸿万断后身死,众英雄舍命夺回其尸体。

消息传至京师,□□欲封赏众英雄,胡惟庸恐刘伯温东山再起,道:“吾皇用兵大漠与王保保相争数年,折损四十万。然贼未败亡,而今死于非命,闻圣上素爱其才,何致如此?且明人不做暗事,若彰扬嘉奖,恐为世间所诟。”□□遂抹杀郭伽、萧鸿万之功。

却说萧鸿万遗孀丁还凤听闻丈夫以身殉国,胡惟庸知情弗报,忿恨难平。彼时,萧鸿万有二子,长子萧天放十三岁,正随丐帮长老习武


状态提示:1.第1章《萧别情义愤开宗派,朱元璋临终定国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