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靖溟自那日后有好几日都未曾踏出侯府一步,白日里除了做些老侯爷留下的功课,便是跟着那位从宫里来的女官学习礼仪修养,闲暇时则看书弹琴练字,或找唐哲修下棋。
中秋将近,老侯爷自然也高兴她老老实实待在侯府里,况且,中秋过后便又快到重阳了,重阳时,已出三月国丧之期,况且重阳大典是长安城里属于官家娘子最重大的庆典,每年都会选出几位品性兼优,才貌双全的魁首来,封为长安之花,为首的一位,更是有幸可以陪同当今皇上皇后,观赏当晚的烟花盛宴。
自是风光无限,荣宠万千,是莫大的殊荣。
楚靖溟向来自信于自己于弹琴技艺上的水准,且那日答允过一人,重阳时要弹琴给他听。是以为着重阳大典也吃胖了些,养的面色极好。她自小习得一手精妙琴技,自然也不能免俗的想要得到长安之花的桂冠,于是,回到长安的两年来,每年都是从重阳节前两个多月便开始准备,势要在重阳大典上一举夺魁。
到如今,郑县子府的楚娘子,也已连续两次在大典上名列翘楚,名动长安,风头正盛。
然而今年,离重阳大典只剩下一个多月,楚靖溟却丝毫没有动静,不能不让老侯爷感到担心。而屡次去探她的口风,得到的,也不过淡淡一句:爹爹不用担心,女儿自有思量。
老侯爷知她自小就多有主见,听她这样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可毕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每每念及于此,老侯爷总忍不住要对着唐哲修唉声叹气一阵。
时光这般晃晃悠悠的,转眼就到了七月末。天气渐渐凉爽了些,因着中秋佳节,也因着终于结束的国丧,长安的大街小巷也渐渐变得喧嚣而热闹。也有许多王孙郎君名门闺秀,纷纷趁着仲秋光景结伴出游,一路上锦衣折扇欢笑连天,酒香混着脂粉气息,沁人肺腑,美好迷醉得如同一个永远都醒不来的梦。
在又一次几乎是完败在唐哲修手上后,楚靖溟终于忍不住撂下了捏紧了的棋子,起身出门,骑马去了泉湖镇。
不过十来天的时间,教导礼仪的女官一次又一次斥责她的失神,摇影和冷疏一次又一次提醒她一页书看了太久的时间,柳云瑛和杨小环一次又一次问及她断断续续的琴声,连唐哲修,也一次又一次的感叹于她在下棋时的惨败。
这种种失神和失态,都是因为他宇文长庆。
她不止一次的气恼于自己,气恼自己的心如浮云身似飞絮,气恼自己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重阳大典近在眼前,她却仿佛闻所未闻视而不见,长安之花那样响亮风光万众瞩目集于一身的称号,于现在的她,远不如同宇文多说几句话叫人感兴趣。
楚靖溟策马将泉湖镇踏了个遍,却始终没有找到宇文长庆。
她心里明白,他若是存心想躲着她,那是她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
他已厌恶她到,无论如何也不想让她找到了么?她不由苦笑,上次的事后,他居然,连敷衍也不愿再多予她一分。
口不择言,无理取闹,到头来,伤的还是她自己。
她放松了手中的缰绳,任由马毫无目的慢慢走着。泉湖镇依旧是寒风习习,阴声长啸,远处的冷山如同蛰伏的野兽,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天边,连带着天空也是一片阴森森的死灰色。
楚靖溟不知这样走了多久,她一双漆黑的眼瞳这时灰蒙蒙的,早无了平日里的光芒。她浑身没有半分气力,只觉得全部的温热,都随着周遭游走的寒芒缓缓流尽。
正在她独自黯然时,忽然自背后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宇……”她惊喜的回过头,却连名字还未曾叫出,便骤然改了神色,冷然道,“你是谁?”
她身后几步处,赫然立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道士模样的人。只见这人目露精光,短小干瘦,唇边噙着几分干笑,显得一张脸如同一张僵硬丑陋的面具。
“我乃是泉湖镇修行的道士,不知姑娘要找什么人,我倒可以助姑娘一臂之力。”一边说着,他背着手缓步走到楚靖溟马前,一双眼珠因笑容几乎就要翻出来。
楚靖溟皱了皱眉,御马后退几步,冷冷的打量着那道士,道:“不劳烦道长了,我自有办法。”说着,扯过马头就要走。
那道士却并不死心,加快几步走到她身侧,阴笑道:“姑娘莫急,待我与姑娘说一说吧。”
楚靖溟心里清楚这人就是宇文曾说过的那些将泉湖镇搞得乌烟瘴气的修行人之一,她不由后悔一时冲动不曾带了唐哲修出来。再不愿与这人多做纠缠,扬手一鞭子抽在马身上,策马狂奔了起来。
那道士在后面冷哼一声,低声道一句:“想走,没那么容易。”话罢,就使了轻身的功夫几步追了上来。
楚靖溟见他在身后紧追不舍,心中不免焦急,却只能牢牢握住缰绳,附身贴紧了马背,一鞭一鞭的促马前行。
然而那道士却好似故意玩弄,一次一次的接近又远离,如同逗弄猎物的野兽。
她从未觉得泉湖镇这样的大,似乎怎么跑都跑不出去。她此时衣衫已被汗水浸透粘在身上,马跑的越来越慢直喘着粗气,手中的鞭子几乎染成了红色,溅起的马血落在她的手上,脸上,万分狼狈。
终于,那马再坚持不住这样的死命奔逃,一个趔趄歪倒在地上,将楚靖溟甩到了一旁。
楚靖溟觉得全身的骨头都像是要裂开一般,她看了看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