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从陈桥到崖山>蒙古大汗篇

三关是蜀之门户、五州是蜀之屏藩,郑损未经接战就轻易放弃,使得蒙古军长驱直入!

好在五州易得、三关难破,蜀川复杂险峻的地貌是蒙古军从所未遇的新战场!很多地方,战马都无法驰骋,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蜀川暂时安全…

金军则在本月尽弃河北、山东,以全力防守河南与潼关!从南京路陕州的三门、河南府、孟津,一直到山东西路邳州的雀镇,在黄河南岸绵延二千馀里的战线上设立四个行省,共调精兵20万,防守黄河防线。(顶—点).[x]

而在河北西路真定府的史天泽,本月攻破高公、抱犊诸寨,将武仙一路往南赶到黄河北岸、卫州的汲县。史天泽趁机收复相、卫等州。

绍定元年(1228)1月5日,完颜守绪派开封知府完颜莽依苏、杨居仁两人出使蒙古,吊慰成吉思汗。

7月,李全在山东东路的海州大肆招兵、大造战船、训练水军,并与杨妙真一起检阅战舰于海洋,俨然一副王侯气派。接着李全率军北上,欲重新夺回山东东路的首府青州益都府,被严实、石霄格两人击败。于是在夺取了严实昔日的老巢青崖崮之后,李全回到海州,加紧造船练兵,准备攻宋。

8月24日,金哀宗召完颜白撒回朝,任尚书右丞。在亡国前夕又升为平章政事。白撒居陕西几十年,虽立过不少战功,但说实话:这些战功皆出诸将之力。而白撒本人则恇怯无能,且又极为贪鄙。如今拜相,专愎更甚。还常常嫌朝廷准备的工作餐不合口味,经常随身带着自己家里的厨子进宫来给自己做菜。如此君臣,金国焉能还有不亡之理?

本月,金哀宗决定增筑南京路的归德府城。枢密院做了个计划出来,说需工数百万。完颜守绪派白华前去对枢密院具体负责人李辛说了一番百姓劳苦。朝廷爱养的大道理,最终决定减工三分之一…可这也要百万人工吧?我说完颜守绪,你究竟在想啥啊?是不是想着开封万一守不住,好逃到这里来啊?

11月,李全又一次来到楚州。以粮少为由,派海船入侵南宋两浙西路的重镇平江府、嘉兴府,实则是欲以海路进攻南宋的试探。但同时,李全又假意向南宋朝廷表示恭顺之意,实则是向史弥远要挟钱粮。一方面养兵、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蒙古的岁贡。而史弥远只求李全能安稳,对其要求是尽量满足。另外李全又与金国约定:将盱眙军交给金国。以避免自己与南宋真打起来之后。金国会在背后捅刀。

12月,完颜莽依苏、杨居仁两人被定以出使蒙古,辱君命、失臣节、大不敬的罪名,被判以免死,除名。13日,完颜纳绅被任命为充蒙古国信使。

本年,蒙古监国拖雷听说燕京有盗贼杀掠,于是派耶律楚材前往,穷治其党。诛首恶16人,群盗至此屏迹。

绍定2年(1229)1月,面对李全的反迹昭然,史弥远仍寄希望于李全能‘改邪归正’由于史权臣一手遮天。人皆不敢言。就是有几个像代理兵部侍郎李宗勉等人不断的上疏,也全都被无视…

而完颜守绪则召来富察鼎珠、王仲泽、刁璧、白华“如今蒙古之事已缓,当趁此机会剿灭李全。由鼎珠率一千忠孝军,别遣都尉司步军万人。壁、仲泽二人为参谋。前往山东东路的沂州、海州,先招降李全。如其不降,就发兵灭了他。如何”白华反对“李全借蒙古之势、宋之粮饷,如此猖獗。但他终究不过是一匪寇,何足挂齿!我之大敌,仍是蒙古。如今只是因成吉思汗去世、他们新的大汗仍未选出。一旦选出,必将再次来攻。当今之计,当然是防备蒙古。且一旦我们能打败蒙古,北方事定,那李全肯定急着来投降。哪里还敢有什么非分之想”金哀宗默然良久。第二天,将富察鼎珠仍然遣回开封府尉氏县驻守。

2月中旬,蒙古兵攻打金国庆原路的泾州,并将庆原路首府庆阳府的粮道断绝。金将移剌布哈上奏“国家一年多前在陕西设立了两个行省,以保卫河南。可现在面对蒙古军,行省有军马二三十万,却不出一战,那样还要什么行省”17日,完颜守绪任命移剌布哈为权枢密副使。驻守庆原路的邠州,并将完颜陈和尚的数千忠孝军拨给他。不久又召平章政事完颜合达回朝,命丞相完颜赛不行尚书省事于关中。

7月,金哀宗又命完颜仲德为巩昌知府兼行总帅府事,罢免陕西行省的各项军中浮费。完颜仲德在陕西已残破的诸郡中努力经营,招集散亡,得军数万,依山为栅,号令严肃,屯田积谷,人多归之,一方独得小康…

8月24日,在成吉思汗去世两年多之后,全体蒙古帝国高层,包括术赤的儿子们、包括远在中亚忽牙思的察合台,从四面八方赶往位于斡难河、怯绿连河一带的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王帐),他们要在那里举行蒙古习俗上最神圣的选择举大汗的聚会——库里台大会!这次库里台大会在蒙古史上意义无比重大!因它奠定了一个帝国的真正根基——制度!

成吉思汗生前,他是无可质疑的唯一领袖。可那是由于他本人的崇高权威、个人魅力所致。说白了:他做出了神一样的事迹,于是子民们就给予他神一样的待遇…可他的继任者们呢?怎样保证之后的蒙古大汗们继承他的权力?都去p成吉思汗的在天之灵吗?显然不现实!

所幸蒙古人拥有耶律楚材!库里台大会在黄金家族的高层们主持下进行,而耶律楚材则站在相


状态提示:蒙古大汗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