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疯了江湖的那把刀>第二十六章 道士与吃货

二十四年前,大虞先帝驾崩,新帝登基,改年号祥元。

大虞新帝登基后,减税惠民,数十年善政,百姓有口皆碑,赋税大减后,官府屯粮反而有增无减,仅仅二十年,大虞百姓就从原本的六百万户激增至如今近千万户,对此,户部尚书古千秋曾有一言盖棺而定,“民生粮,粮亦生民!”

天地不仁,常有灾祸,无一国一地有过例外,大虞亦是如此,祥元十四年,南海道三州水患,祥元十九年,更是有过一次几乎席卷全国的大旱,其他小规模的天灾地害更是不计其数。

以往每遇天灾祸世,大虞朝廷都会以官府的名义开仓放粮,以赈济受灾百姓,自新帝登基以来,先是大减赋税,让百姓遇灾祸有自救自保之力,而后鼓励大虞以往数任皇帝所看轻商贾末流积极发展民间贸易,只保留了如盐、铁等对朝廷意义非凡的商品的经营权,于是,大虞民间商贸的发展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冠绝诸国,大宛王朝一位归隐山林的老帝师几年前曾有一言传遍大宛朝野,“大虞皇帝藏富于民,其心可比狼子,必与我大宛不善,不可不防!”

大虞新帝掌权执政以来,治国安民几乎无可挑剔,唯独一样,最让大虞官员担心不已,那就是偶尔“不受谏”,一意孤行,其中又以官员任用这一方面最为“任性”,在皇帝眼中,向来是合我心意即可,如今朝野,上至二品大员,下至七品小吏,皇帝随手提拔的官员,起码占了两成,虽说目前还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甚至让人不得不叹服的是还有人因此大放异彩,可谁能保证将来不会出问题。

就拿如今的户部尚书古千秋来说,当初不过是一郡之长,小小郡守,因为一封“国粮三用”的折子,便有悖常理的连升数级,做了今天的正二品大员户部尚书,如今天下独一份的朝廷向国民购粮,就是此人执掌户部后极力促成的局面。

现如今大多百姓每年都能余下些粮食,会有富商出面收购,再转手卖给朝廷,如此一来,官仓府库中的粮食在战备军用之际,便不会捉襟见肘,除此之外,灾年用于救济的粮食,也会由官府出面,从他处购粮用以赈灾,北境向来多事,尤以近年为甚,朝廷要备战,库粮自然不能毫无底线的挪做他用,所以,今夏少雨,旱情避无可避,官府肯定会大规模收购粮食,无利不起早的商贾,又怎么会放过这样的商机,萧雨庭及徒弟一路上所闻所见的奇怪景象,根源便在于此。

离开江阴辖境,萧雨庭并未选择来时的古旧驿道,而是从刚竣工没几年的崭新驿路回家。

已经能勉强骑马缓行的向天涯,死死抓着马鞍,疑惑的问道:“师父,为什么会有人买这么多粮食,怎么吃的完?”

萧雨庭手里攥着徒弟坐骑的缰绳,与徒弟始终保持着很近的距离,生怕小姑娘一个不小心摔下马去,虽说自家徒弟体魄坚韧,不至于有什么大纰漏,可毕竟是个姑娘家,如果大庭广众下出了丑,必然比挨了刀子还难受。

听到徒弟发问,萧雨庭略微思索,认真回答道:“有的人天生就对‘铜臭’嗅觉敏锐,接下来会突然有很多很多人需要粮食,所以就有人买很多粮食备下,等有人要买,他们就以高一些的价格卖出去,谋取利益。”

少女坐在马背上,歪着脑袋想了想,又问道:“那……为什么会突然有很多很多人需要粮食啊?”

萧雨庭没有马上回答,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斟酌问题的答案,然后他抬头看了看天,叹息道:“因为……它不让人好好活着……”

萧雨庭师徒二人走得不快,踏上新的驿路,半日路程,才走出去几十里路,骑马毕竟不如马车安逸,刚刚适应马背的向天涯,已经在马背上来回晃悠了近半个时辰,少女到底是脸皮薄的,两条腿被磨得生疼,仍咬牙坚持了许久,实在受不了了,也只是弱弱地抱怨了一句:师父,骑马真累!

远远地,一间茶铺出现在师徒二人的视野中,设在驿路旁的茶铺,自然不会是杀人越货的黑店,考虑到自家徒弟的处境,萧雨庭便提议歇息片刻。

走近茶铺,早早就有手脚勤快的店小二上前牵马接待,茶铺占地不大,陈设简单,一座独立两层的竹制主楼,周围围上一圈竹墙篱笆,篱笆内潦草摆着**张桌子,荒郊野岭,这样规模的茶楼,委实不算小了。

大概天热的缘故,在此歇息的几拨路人,已经坐满了五六张桌子,萧雨庭挑了个最边缘仍有太阳“照顾”的位置坐下,要了两壶凉茶,几张薄饼。

见师父坐下饮茶,想着终于可以休息的向天涯,“别扭”的走到萧雨庭一侧坐下,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弹起,在一旁皱起眉头龇牙咧嘴。

萧雨庭有些忍俊不禁,向天涯瞥见师父脸上的古怪笑意,愈发觉得难为情,咬牙轻轻坐下,本就皱着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茶铺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此时正与手底下三五个伙计四处忙碌,不知何故,近期铺子里的茶客比平常多了不少,而且多是提刀挎剑江湖人,所幸都是很讲规矩的主,倒没有在茶钱上与夫妇二人难堪,偶尔遇到出手阔绰的江湖豪客,还能得到不少赏钱。

眼尖的老板娘瞅见了向天涯的窘态,经验使然,一眼便瞧出少女是个刚会骑马的雏儿,估计一路上还没少遭罪,于是放下手头活计,转身从自己椅子上拿起一个垫子,径直走向萧雨庭师徒二人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道士与吃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