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的语言经第三方而被转化成文字之后,其意思多少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不过以宫代奏的这篇访谈来说,倒是基本上可以说是忠实于他的原意的,没有什么被刻意扭曲的地方……不去谈新闻或者消息对于真实性的诉求,单单说这种写实向、介绍向,同时又对被采访者带着善意基调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去曲解他的语言而制造噱头了。
那样的话就与最初的访谈目的背道而驰了,况且这种文字如果没有宫代奏事先的通读和同意的话,也是很难被刊载出来的。
所谓的“善意”,也不过是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在文字之间有对宫代奏进行美化的部分,这个他也就没有浪费人家的好意了,毕竟这算是在帮他塑造人物和“完善角色设定”。
在国内,相比于“个性张扬”四个字,大致来说大家更为喜欢“谦逊低调”的年轻人。
…………
这一期的“漫世界”,对版面进行了调整,他们把宫代奏的那篇访谈放在了最前面的位置,应该算是一种重视了……否则也有点对不起他们连跑了几次不是。
实际上宫代奏的照片还有被印在封面上的可能性,这大概也算是传说中的“封面人物”,不过这被他本人拒绝掉了……倒不是不喜欢这种“曝光”,而是他想要让自己走进大家的视野里的时候更“润物细无声”一些,因此有点拒绝那种突然就活蹦乱跳了的感觉。
不过在宫代奏本人拒绝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倒也不算是“彻底”否定——相应的,本期“漫世界”的封面变更成了的动画人物。
尽管现在制作的动画作品并不多,但它却可以很简单的用诸多精美的女角色人设塞满一页封面。同时,在宫代奏的访谈文章之后,则是另一篇关于的详细介绍,从作品到主要人物一应俱全,占得篇幅还甚于那篇访谈了……于是这一期的杂志倒有点“特别刊”的意思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违和的,受限于国内此类素材的缺失,这类杂志上向来有很多岛国方面的消息和介绍,甚至某些正版杂志还有未经许可直接转载日式人气漫画的行为……毫无疑问,这算是一种“侵权”,然而在被最终制止之前,他们还是这么干了。
总的来说,宫代奏在国内大约待了一个季度的时间,到四月份的时候,他把该解决的问题都厘清之后,就把“折纸动画”的主要工作担当交到了秦秋予手中,然后离开姑苏前往护城,搭乘另外一条观光游轮返回了东京。
离开之前,他拿到了本期“漫世界”的样刊,而在他他慢慢悠悠“渡海”的过程之中,杂志的新刊发售了。
当然了,宫代奏仅仅是个被采访者而已,这期杂志卖的究竟怎么样他并不清楚。不过根据杂志社事后得到的反馈来说,这一期的“漫世界”因为刊载了宫代奏与的内容,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
这个倒是不难理解,甚至有点在意料之中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类比一下的话,情况类似于nba中的姚先生一样。
不同的是宫代奏不只是球员,他还是俱乐部的老板。
不过以此时的受众环境来说,这种“反响”的效应实际上是被局限在了相当狭窄的范围之中。此时对于动画感兴趣的人群相比于后来还是相当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人群之中,大部分人的兴趣还是集中在“作品”上,对宫代奏这样隐藏在作品之中的幕后工作者,真正感兴趣又想去了解的人还是少数。
很多人不太理解、也不是很想去理解“制作动画”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们对于宫代奏的最初印象也就是“在岛国做动画的中国人,很厉害”之类浮于表面的感慨。
而对于那些算是比较了解动画这个行业、对岛国动画业又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他们对于这篇访谈之中体现出的宫代奏这个国人是怎么在岛国动画业立足的很感兴趣,它的某些内容在体现了宫代奏的个人想法的同时,也大致上说明了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动画人了:
“不,我之所以以现在这种年纪就进入了动画这个行业,并不是因为自小表现出了什么‘天分’。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从业’是源自于一种‘情非得已’的现实逼迫。.works只是一家小动画公司,它能够得以存在与我本人我关……这家公司是由我的叔叔一手创立的,而大约在两年之前,他突然因病过世了,当时的我正在国内读高中,之后我作为他唯一的亲属,这才接手了这家公司,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被继承的遗产。”
“所以宫先生投身动画行业,这算是一种偶然?”
“起码我之前并没有这种想法,我从小学习的其实是绘画……尽管听起来都是‘画’,但绘画跟动画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之前我的人生目标倒应该是更‘纯粹艺术’一些的画家,而不是动画人——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已经很坚定的在做动画了,可对它也并没有那种‘非你莫属’的感觉。”
“嗯,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维系和发展这家公司是你的最初目的,只是因为它刚好是动画公司,所以宫先生就进入了动画行业?假如它是别的公司……或许你就与动画无关了?”
“也不能这么说,对动画这个行业,我的态度虽然不能说是‘钟情’,但起码是谈得上‘喜欢’的。如果再进一步说明的话,我想我钟情的其实应该是‘创作’,从小学习绘画也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