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前世是一个军人,现在又是一个亲王,当然希望能够杀敌立功,保家卫国,扬大隋之威。
杨广一听,心想,我还想将所有的皇孙和皇子都带出去锻炼锻炼呢,不过总得要留人看守两京吧!
想到这里他说道:“此事尚不着急,接下来再商议出兵之事!走,到你的碾硙作坊去看一看!”
“遵命!”
杨广等人吃完了早点,便带人赶往杨恩的水磨坊。
天色有些阴沉,闷热,道路仍然泥泞不堪,行路艰难。
一路之上,杨广向杨恩询问碾硙的运营情况。
杨恩给他做了简单介绍,说自己的水磨坊上个月刚刚生产,总共才生产二十日不到,还谈不上赚钱。
尤其是这次发大洪水,毁坏了开挖的部分沟渠,水磨坊已经停运。
杨广看着两旁的棉花地,突然问道:“今年京兆府的白叠花种植情况如何?”
“回禀祖父,还不错!总共约有五千多顷土地种植白叠花!如果顺利,到年末,关中的百姓就可以穿上用白叠布制成的棉衣过冬了。”杨恩回答道。
“好!到时候要看看产量,还有生产成本如何,如果确实不错,我要在大隋大面积推广种植!哥奴,这可也是你的功劳!”
杨广看着杨恩,脸上满是赞许之色。
“祖父过誉了,关心百姓衣食,是每一个大隋官员应尽的义务!”杨恩说道。
俗话说衣食住行,这衣服还排在饮食前面呢!
杨广当然已经看出了这棉花的好处,他并不担心种棉花与种粮食的土地比例,老百姓自己知道调节。
……
碾硙作坊。
由于浐水发大水,作坊停运,大部分的工人都回家了,只有两名看守人员。
杨广问了问那二人碾硙的情况,然后仔细看了看作坊与浐水的关系,发现这里不但没有破坏浐水,而且还利用引出的河水,修建了一条灌溉沟渠。
他心想,看来很多事情都是眼见为实,有人说杨恩的碾硙破坏了河道,今日一见,方知所言为虚。
这两个作坊和那一条沟渠,是对浐水最合理的利用,哪里破坏河道了?
裴世矩看完整个工程,赞叹道:“二郎,依在下看,这两座作坊设计独具匠心,科学合理,就如那蜀中的都江堰一般!”
杨广点点头,问道:“哥奴,这个也是你设计的吗?”
“嗯!还很粗糙,让祖父和裴相公、虞相公见笑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杨恩当然也不会谦虚!
杨广点点头,脸上满是笑意,对着两位宰相说道:
“走,到外面的小山上去看一看!哥奴的永业田位置不错,比我当年的还要好呢!”
众人跟着杨广出了作坊。
杨恩一听,这里的地势的确是好,不过只有五十顷。
自己当了亲王之后,还增加了五十顷永业田,那位置就差很多了,距离此地有一百多里,已经靠近咸阳城。
众人来到附近的山包之上,放眼四望。
但见原本很小的浐水,如今巨浪滔天,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条大江,裹挟的浑黄的河水,滔滔向北!
杨广看着眼前的河水,不由得眉头一皱,心想,这不过是一条小河而已,一遇到大洪水,尚且如此。
如果是大江大河,怎么得了?
幸亏这次渭水涨水并不算太凶猛,否则灾情必定要扩大好几倍!
看来必须得想办法治理才行。
想到这里他对虞世基说道:“虞相公,你兼着民部尚书,你说说这关中的防洪问题如何考虑?”
虞世基一听,自己对于这个也不太在行啊!不过皇帝问起,自己肯定要回答!于是说道:
“二郎,依在下看来,当然要以疏为主,可以多开挖几条沟渠,大禹治水,不就采用疏浚之法?”
杨广一听,你这个没有新意,是人都知道!
不过,虞世基是一个典型的文人,诗文极好,才思敏捷,或许他并不擅长于此吧!
接着杨广又问裴世矩,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然而,其所答皆大同小异:
“二郎,在下也以为,可以组织百姓,在秋冬时节,清理河道,开挖河渠,以达到抗洪之目的。”
杨广听罢,轻轻点点头,又把头转向了杨恩:“哥奴,依你之见呢?”
现在,杨广感觉这个孙儿似乎无所不知,心里不知怎么的产生了一份依赖感!
实际上杨恩刚才一直在心中思考这个问题。
他看着不远处滔滔奔腾的浐水,早就有了一个念头: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并就如何开发利用,有了一个总体的打算。
也正在这个时候,杨广却突然问起他来!
只见他胸有成竹的说道:“祖父,孙儿以为,刚才两位相公的建议虽然极好。然而,却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虽然这浐水与灞水并不算大,不过是小河流而已,然其一发大水,就立即对沿岸百姓造成莫大的伤害,毁坏农田和房屋无数、死亡和失踪者都以千百计。
但是在某些年份,关中又会遇到天干,粮食欠收和绝收,单单依靠朝廷的救济,有时还不足以度过荒年,难免饿殍百里,令人触目惊心!
孙儿以为,何不多修建几座大水库?这水库的作用有三:其一,可以利用水库的水位差,建立几座大型的纺纱和织布作坊,如此可以大大提高纺纱和织布的效率,降低其价格;
其二,也可以起到防洪与抗旱的作用。在雨季来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