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汉魏文魁>第十一章、捕风捉影

原本是勋心目中对曹氏诸子的喜恶程度,基本上是如此排序的——

一昂、二冲、三丕、四彰、五植。

非常有趣的是,倘若将曹丕、曹彰调换一个位置,这一排序就正好与他们在原本历史上的卒年顺序相合。原因也出于此,人活得越久,便越容易在史书上留下真实的才能、秉赋,以及性格的多个侧面,人无完人,知道越细,瑕疵越多;而早夭之人则会引发后世诸多猜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虚幻的期望寄付在他身上。

首先说曹昂,他是曹操长子,但年方弱冠便死在了宛城,史书上所留存的面目非常模糊。但正因为他死得早,所以无论曹操还是丕、植诸子,对于这个儿子和大哥都充满了缅怀之意,口中从未流露过半句坏话。所以曹昂就彻底形成了一尊忠孝节义,诸德俱全的虚像。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是勋与曹昂接触时间最久,曹子修的性情与乃父不同,确实谦恭有礼,虽非命世之主,也属于士人愿意侍奉的忠厚之君。故此在曹昂流露出对父亲篡汉的不满之前,是勋对于他必继曹操事业,那是没有丝毫怀疑和不满的。

其次曹冲,这孩子太聪明了,而又死得太早,曹冲死后,曹操在在表露出欲立他为嗣的意愿——有可能是真这么想,有可能是失去的最觉宝贵,也有可能是激励几个尚且在世的儿子——所以后人就会联想啦,倘若曹冲不死,继承了曹操的事业,曹魏有没有机会一统三国,定鼎天下呢?司马家还没有冒头的机会呢?

对此是勋是颇不以为然的,历史不容假设,时流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才能和努力而做过多偏转。自己出尽法宝,趸出无数只有后世才能想到的方法来扶持庶族,亦未能彻底削弱世家势力,则哪怕曹冲再聪明。并且不死而得继曹操之位,他就真能够抑压得住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氏吗?

再说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比比皆是。比方而言,东吴就有个跟曹冲非常相象的孙亮……

但即便不认为曹冲必然一直聪明到老,不认为他可能扭转历史趋势,是勋原本对这个曹小象还是颇有好感的。一则是受后世人们的猜想、寄望所影响,二则么。聪明孩子谁都爱啊,再加上在这条时间线上,曹冲对自己相当恭敬,是勋又怎么可能讨厌他呢?

然而随着接触的频繁,以及时光的流逝,他如今对曹冲却尽量敬而远之了。他认识到以自己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曹氏诸子都会恭敬相待,岂独曹冲为然?曹冲逐渐长成,所表现出来的浓厚野心和机心,使是勋怀疑他对自己究竟有几分纯出亲眷之爱和长辈之敬。还是完全功利使然。

当知道一个小孩子之所以亲近你,不是因为你是他长辈,也不是因为你比较有本事,而纯粹认为你对他有用,你还会再喜欢这个小孩子吗?

所以就目前而言,曹冲必须得要往后排了。

再说曹丕,这人伪装了半辈子的孝子忠臣,等曹操一死立刻原形毕露。曹丕的缺点一是忌刻,囚兄弟、杀其党羽,还特意耍弄于禁、王忠辈——说白了。这家伙心眼儿太小,不能容人。缺点之二,就是奢侈,篡位后即大修宫室。靡费国帑;缺点之三是缺乏战略眼光,打仗也二把刀,倘若换了曹操还在,夷陵那么好的机会,早就趁机把东吴给灭啦,然后即可图蜀。曹丕生把好机会给浪费了,旋即又逼反了孙权。

当然曹子桓也有长处,他诗文之才不在兄弟曹植之下。是勋一直觉得,曹植之所以文名在乃兄之上,一是“诗穷而后工”,他足够倒霉,足够懊糟,所以才能将一腔热血都寄托于笔墨之间——曹丕早年佳作不断,得意洋洋当上天子以后,文才就自然萎缩了;二也是因为曹植足够倒霉,足够懊糟,所以后人才给加了点儿同情分。

而在政治方面,首先争嗣成功,便可见得曹丕比曹植要强。他当国之后,整顿朝纲、轻傜薄赋,也是做出了不俗的成绩的。虽说他在位期间颁布九品中正制,使得世家坐大,最终司马篡位,那源出原本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古人无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乃不必苛责之也。

简单来说,倘若曹操文武两道都能打一百分的话,则曹丕文事可打七十分,武事刚刚及格,若处太平之世,不难为守成之主。当然啦,他在位仅仅七年,要是再多活两年,会不会倒行逆施,那就谁都说不准啦。

曹彰纯一武夫,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建树,暂且不论。至于曹植,那就是一个才能尚可,性情可厌的家伙,堪为文宗,不足继大统做政治家也。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之所以最终确定曹丕为嗣,也正是因为曹植扶不起来,多次试验,曹子建纸上谈兵无人可及,真做起事儿来却往往掉链子。其后曹丕不用他,固然出于忌刻之心,曹叡也不用他,则证明此人真无可大用者也。

目前曹家就这几个儿子有问鼎之力,余皆不足论。是勋原本是寄望于曹昂的,即便在曹昂显露出他在“大义”方面的迂腐和在政治方面的天真以后,仍然觉得可以随性格的成熟和时局的变迁加以改变。他之所以没有明着站出来支持曹昂,一是曹子修天然而居储位,自己没必要上赶着贴上去;二是尚且犹疑,过于迂腐的君主可不好伺候啊,我还是再等等看吧。

可是曹昂竟然迷上了释道,这可真把是勋给惊着了,此子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瞬间就跌落了好几个档次。旁人还未必能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捕风捉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