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夺鼎1617>第五百零三章 厉兵秣马
付而不至于出现什么纰漏,若是在天津,京师等处,只怕早就原型毕露了!这就,这群鸟人还在那里说什么,十个坛子八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本事。以属下看,他们只怕八个盖子都没有,有五个就不错了!”

“五个盖子?我这就让他们四个盖子都拿不出来!”李守汉冷笑了一声,停住了脚步,“俊林,你明日拟一个章程上来,凡是在我南粤军境内做类似生意的,不管是当铺还是钱庄、票号,就是庙宇道观都一样,都给我按照所发行的票面金额两成上缴存款准备金。以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如果他们不愿意缴纳或者拿不出这笔准备金,立刻贴出告示,告示储户和往来商户。这家号子的头寸调度出现了问题,如果有事情发生,官家不敢保证储户和相与的利益不受损失。”

“主公好狠辣的手段!”刘俊林在心中赞叹了一声。如此一来,那些滥发钱票的商家便是立刻原形毕露了!而且这样一来,在市面上流通的资金至少有两成变成了官银号可以长期使用的无息存款了!

“俊林,你且说说。咱们这官银号该当如何经营。”走到了后花园的门口,李守汉稍稍停住了脚步,好整以暇的向刘俊林提出了他对未来官银号经营发展的规划问题。

刘俊林却是在接到李守汉要召见他的通知之前便已经有了些眉目,在接到通知后,又召集官银号内的几个好手仔细了研讨了一番,自觉算是胸有成竹。

“主公当年在河静时曾经发行五百文的钱票,为的便是方便人们携带着方便,商贸往来采买物品时不必挑着大把大把的铜钱行走。属下们觉得,应该还是沿着主公的这条路子走下去。既方便商业往来,也是要保护升斗小民的利益。”

“你说,该如何保护?”

“普通百姓军民人等,依旧是用银元、通宝,不论是发放军饷、工钱,还是日常用度,都是如此。至于说官银号所发行的银票,属下们打算以伍佰元面额为起点。凡是商业往来,五百元以上的贸易才好使用这些票子。而且,这些票子各地钱庄、票号、当铺有义务收兑。其实,他们也是乐于收入这些票子,试问天下还有哪家比咱们的本钱厚?他们领了这些票子,也是无形之下增加了资本。”

这无形之中是给官银号在各地增加了数十家联号,让这些人替官银号维持信誉,制造声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且属下们也是有了定规,虽然不收什么汇水,但是,凡是使用银票之人,必须在官银号内存储足够的银元或是等值的金元才可以。这就避免了滥发钱票,重蹈当年大明宝钞的覆辙。有了这个规矩,想来在江南各地会迅速得到认可。”

用桑皮纸制成的大明宝钞,因为大明国朝建立之初,严重缺铜,所以才设立了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初行宝钞时,一石米值钞一贯。同时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但是宝钞很快便开始贬值。洪武年间,在江西、福建一带便是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永乐年间更是一石米到了宝钞几十贯、一百贯的地步。到了正德年间,干脆就废止了。

宝钞是因为没有准备金,完全是靠着政府的威权进行推广,而官银号的银票则是类似于现金支票,只有你有足额现金时才会开出。所以,刘俊林才有不会蹈宝钞覆辙的话。

“自从洪武年间发行宝钞以来,历代大明天子对于宝钞大都是只管发行不管回收。即便是回收也是要加收一次成本费用。在只准民间使用宝钞交易的同时,收税什么的依然只认白银铜钱跟各种实物。同时在江陵相国出来整顿之前,我大明一年财政收入不过一百万贯(两)左右,而宝钞发行量保守估计都在一百亿贯以上,这无形之中便是大肆掠夺民间财富,试问宝钞如何能够长久?”

李守汉坐在廊柱下向着刘俊林侃侃而谈,为他指点着发行钞票可能会出现的弊端。一边说着宝钞的问题,他脑子里却也是在飞速旋转,“要不要说说扛着一麻袋的钱出门去买一包烟的经典段落?或是说说南京上海市民富裕的用万元大钞来做糊墙纸的豪阔手段?”

“除了不能滥发纸钞之外,便是要做好防伪手段,各种纸张、暗号、编码、密记之类的务必要多考虑几处。这些年咱们的通宝和银元之所以能够畅行南北各地,为商民百姓所乐于接受,便是因为咱们发行的银元和通宝的成色、做工实在是太精细了,技术含量实在太高,伪造起来成本太大,所以根本无法造假。”

而且制作仿制银元和通宝,成本太高不说,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但是,制造假银票就不一样了。这其中的利润可是惊人的!

“属下省得。”刘俊林点头称是。((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全网最新)。)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三章 厉兵秣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