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代善跟随圣人离京,他对自家府里放心的很。府内有妻子坐镇管家,府外的事情有长子张罗,俩孙子有次子督促读书。至于孙子习武的事情,俩孩子多少继承了贾家男儿的天赋,不用督促,也知道早晚跟着他们祖母刻苦用功的。
府里唯一让人分心的就是大儿媳妇。真如同豆腐掉灰里了,拍不得打不得的。但愿长子经一事长一智,能够早日明白过来,早日脱离年轻人的情情爱爱,把心思都放到朝堂上。
贾赦的心思,能全放到朝堂吗?显然是不能的。
他略有空闲点的时光、身子休沐的时候,贾母就派了事情给他。不做吧,一是不孝,二来这些事情该是由张氏打理的。贾赦明白母亲把事情堆到自己身上的用意。可贾赦每看到张氏病歪歪的软弱模样,心里就升起无力感。算了,她没病的时候也做不来这些事的,等儿媳妇进门吧。
圣人在过年之前,就把后宫诸事交与了太子妃管理。从孝慧皇后辞世,内廷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管理者。贾赦出入东宫二十年了,他早早就感觉到了内廷的细微变化。石氏真是个能干的女人。
自己十年前的小庆幸,现在看起来是那么地可笑。应该佩服的是岳父目光如炬,早看出来张氏不是进宫的材料,转而求圣人赐婚的吧。
太子看着贾赦又走神了,敲敲书案。
“恩侯,你在想什么?”
贾赦吓了一下,尚未回过神就回答道:“明允,东宫是越来越有规矩了。”
换个人说这话,该被打入另册了。可贾赦是太子唯一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只当别论。
“是啊,从圣人把宫权交东宫的人换了一大半了。孤终于可安心地在东宫睡觉、沐浴了。”
太子回想起自己原在东宫都时刻紧绷的时光,心有余悸。太子妃不仅整顿好东宫了,就是内廷,她也都动手开始整理了。
“听说你上个休沐日,又被你母亲差遣去查看铺子了?”太子靠到椅背,样子慵懒,完全没了在人前的储君形象,尤其那笑容,怎么看笑的都有点儿欠扁。
“明允,我说你够了啊。你可不好幸灾乐祸啊。我是替了你的呢。”
贾赦说完这话,立即就觉得自己有点儿过了。唉,自己到底如了母亲的意愿,下意识地会在心里把张氏与石氏比较,心生对张氏的不满了。
“那是太傅看得长远。”
太子看了贾赦不得不替了张氏干管家的那部分活计,心里说幸好不是张氏做太子妃,不然自己得累死。不对,早就不知道怎么死的了。
贾赦不由地在心里叹气,知女莫若父啊。张氏连荣国府都管不好,怎么能胜任太子妃的位置。
要是当初太傅送张氏进宫参选,太子会求圣人给她一个位份的。假如圣人给她太子妃的位置。对着宫里的那四妃,她恐怕连一年都活不过去,就憋屈死了。要是侧妃,她更活不下去了。
可不是的嘛,张氏现在还在房间里憋屈呢。
“嬷嬷,你说太太怎么就不允我把瑛儿抱回来?”张氏委屈地掉眼泪。她现在怕贾赦不耐烦自己,已经不敢在丈夫面前哭了,只扯着罗嬷嬷抱怨。
“大奶奶,您要每天喝药,调养身体,自己顾自己还顾不过来呢。怎么有精力去照料二姑娘?二姑娘精力旺盛,每天都会把照料她的人累的够呛呢。”
“我怎么就不能照料孩子了。瑚哥儿当初就是在我身边长大的呢。”
张氏心里不服气,可她在床上躺了二个月,女儿就在正房养了二个月。等她能起来了之后,她去正房想把女儿抱回来,太太说把琏儿一起带回去吧。琏儿大些了,还好带一些。结果不过半天的功夫,琏儿就哭嚎得女儿没得睡了,小女孩娇弱地开始吐奶。
张氏觉得次子简直是来讨债的。
还是罗嬷嬷怕俩孩子出事,派人给世子爷送信。世子爷回来就把俩孩子都送去了正院。只让张氏好好养着身子,莫为俩孩子操心。
罗嬷嬷早已经由哄着教导张氏、慢慢变成把真相说给她知道的方式。如果她自怨自艾,也就是多开解几句。哄着不教导她真相,张氏奶娘的下场,就在前面立着等自己呢。
张家的老太太不会回京城了,大舅太太只要小姑子吃好、喝好、活着,只要不是院子里的通房跋扈,骑到张氏头上就行了。
罗嬷嬷觉得自己管好张氏还是可以的。
“奶奶,你能只带二姑娘,不带小少爷吗?依着嬷嬷看啊,太太也是不想带他们俩的。您该干的事情是把身子早点儿养好了,才好自己带孩子、去管家,担起长子媳妇的担子,也省得大爷忙完朝廷的事儿,还要替你做管家的事情。”
“嬷嬷,等琏儿挪去外院了,我是不是可以把瑛儿接回来?”
“奶奶该先把管家的事情接过来的。二姑娘在太太那儿,也没屈着她的。太太年纪也不小了。”
罗嬷嬷不知道自家奶奶哪来的执念,就要把姑娘接回来。照她来看,二姑娘在祖母院子里长大,比跟着想事情邪性的亲娘好多了。看来这事儿,得交给大舅太太去劝说她了。
京城风平浪静,跟着圣人南巡的贾代善却到了生死关口。他和圣人前后脚发病,开始的畏寒、低热等,他没当作一回事,然后十几天以后出现高热、恶心、呕吐,引起随行太医重视。随扈的人员,很快就病倒很多人。
贾代善虽然在重点照顾之列,疫病之前,可不会因为他是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