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言情总裁>富妻盈门>第044章 一梦三年

万氏老祖宗去了,身为承重孙的谢嘉树,自然要守三年斩衰。

对谢向荣来说,丁忧却是在两可之间的擦边球。按照大周的礼制,老祖宗是他的曾祖母,上头还有父亲顶着,他只需服五个月的齐衰即可,也不必丁忧,更不必一丁就是三年。

但谢向荣在奏折中写得非常明白,他说,老祖宗于谢家不只是一个长辈,更多的还是承上启下、力挽狂澜的恩人和功臣。

在奏折中,谢向荣将能想到的所有赞美词汇统统加诸在了老祖宗身上,只把她夸成了个于谢家危难之中(谢万金比较能作,怎么找死怎么来。再加上那时的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转运使与逆王勾结,大肆压榨两淮盐商,谢家首当其冲,折损了大半的生意)勇挑大任的绝世大好人。

抚养、教导谢家唯一的男丁(也就是谢嘉树啦),待男丁长大后,又功成身退的将家业全都交给了他,不贪权、不敛财……反正吧,基本上和写悼词一样,文章和本人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谢向荣还说,他丁忧为曾祖母守孝,不单单是为了孝道,也是为了大义,为了报答万氏老祖宗对谢家的功劳。

谢向荣那折子递上去的时机也好,圣人病重,皇太孙监国,为了能平稳交接政权,圣人祖孙两个都希望朝臣们坚持“嫡长继承制”,从上到下都能尊崇大周礼法。

而皇太孙呢,也无时无刻不忘宣传“尊重长辈”、“尊崇礼法”的思想。恰在这时看了谢向荣的奏折,见谢向荣这个新科进士,为了孝义,甘愿放弃大好前程,实在是个好孩子呀,堪称孝子贤孙的楷模呢。

再加上几个月前,圣人万寿节的时候,谢向荣进献了近千卷的书籍。其中还包括近百本价值连城的古籍,在圣人祖孙面前刷爆了存在感,也让皇太孙记住了扬州谢向荣这个名字。

看完谢向荣的奏折,皇太孙连道三个好。而后大笔一挥便准了。

当然,皇太孙答应得这般干脆,也是因着谢向荣不过是个翰林院的小喽啰,无关朝政大局。丁忧就丁忧去吧,人家都不在乎仕途,他又何苦为难?!

于是,谢向荣这个新上任的翰林院编纂,工作还没满两个月,便丁忧回家去了。

不过,他的事儿一传出来。着实收获了不少赞誉。

翰林院原就是个清贵已极的地方,里面的读书人更是崇尚风骨、气节和礼仪。

而谢向荣入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的时候,里面的不少官员知道他的底细,深觉一个盐商之子却跑到翰林院当官,实在是有辱翰林院的清贵之名。

虽然没有人明着找谢向荣的麻烦。但言语间多有嘲讽。同僚们一起用个饭,菜色稍微有那么一丝不合口,大家也能牵扯到“盐”上去。

若不是谢向荣因为藏一事在江南仕林颇有美名,若不是顾忌他有个名士做老师,谢向荣在翰林院的日子更加艰难。

可这封丁忧的奏折一递上去,众人顿时对谢向荣刮目相看,纷纷赞他孝义有加。颇有古君子之风。

估计自这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盐商之子”说事儿,一提到谢向荣,第一个反应便是“孝孙”、“古君子”。

想那谢向荣,年少便考中进士(才十六岁呀十六岁),又有个海内名士做老师。身后还有个家财万贯的谢家拼命砸钱帮他刷好感度,仕途绝对一片光明,差的只是时间。

有人曾经帮谢向荣算过,这小子只需在翰林院熬上三五年混够了资历,顺便再在皇帝(o皇太孙)面前刷刷存在感。而后寻一外任,拼命攒政绩。

有谢家银子铺路,有王承和周家帮他网络人脉,前前后后用不了十年,谢向荣便能从地方重新杀回京城。

到那时,进六部,入内阁,简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有人甚至推测,谢向荣这小子,只要脑子不犯抽,一直保持考进士时的聪明,没准儿会成为大周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咧。

可面对大好局势,谢向荣居然为了个曾祖母而丁忧,白白放弃了三年的时间,这、这……所有听闻此事的人,嘴上赞着谢向荣孝顺重情,心里却都在暗骂他傻,自己将顺畅的仕途掐死在了萌芽之中。

三年?

不长也不短,三年之后,谁还认得你谢向荣谢自清呀?

到时候,你能不能起复,能不能重新入翰林,都是极大的难题呢。

但,不管大家怎么看待此事,谢向荣还是穿着齐衰细麻丧服,与父亲一起为老祖宗办了极风光的丧礼,而后携家带口的回益州老家守孝。

“父亲,外头的事都处理妥当了,咱们什么时候上路。”

老祖宗的丧礼办得很盛大,银子砸进去无数,其规模在扬州绝对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接后果便是把谢家上下折腾得不轻。

尤其是谢嘉树父子三个。

谢向荣已经哭哑了嗓子,整个人也消瘦了一圈,细麻丧服套在身上都有些晃荡。

谢向荣憔悴不堪,谢嘉树也好不到哪里,他揉了揉酸胀的眉心,道:“家里的事儿都交给周氏了,她可都料理干净了?”

谢向晚病了,袁氏又怀了身孕,谢家内宅的事儿只能全都交给周氏和谢向意打理。偏谢向意年纪小,又惦记母亲,根本帮不上多少忙,所以最后还都是落在了周氏头上。

提到妻子,谢向荣眼中闪过一抹心疼,嘶哑的说道:“嗯,都料理妥当了。只是不知道大伯母那边要不要跟咱们一起上路。”


状态提示:第044章 一梦三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