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恐怖悬疑>清宫引:九爷万福>第645章 梅文鼎

康熙的这一次南巡,有三个目的,一个是考察从北京城到江南的官道改造情况,一个是考察河工堤坝加固情况,另一个是想看看江南建立的格物院,洋人和江南士子在思想领域的竞争情况。

自打康熙三十九年,在芙苏妮的指点下,九阿哥门下奴才烧制出了水泥,康熙就下令全国各地能开采石灰石的地方,大力烧制水泥,用于官道的改造和堤坝的加固。

如今,四年过去了,各地都汇报了官道改造和堤坝加固的成果,康熙也就想去检验一下。

于是,此次的南巡行程,陆路、水路兼顾。

直隶的官道因为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修得还是很好的,路面宽阔,水泥路的厚度大约在6-7公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一路走来,马车的颠簸也大大降低,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康熙非常的满意。

“老九,你弄的这个水泥还真是不错,按照这个速度,从京城到江南,能节省一半的时间吧。”

工部尚书温达回答道:“回皇上话,奴才们实际测量了一下,水泥路比之以前的官道,速度提升了六成多接近七成。”

康熙朗声笑道:“好,很好!当初,朕要封老九为贝勒,还有许多人反对,说什么无军功不可封爵。如今看看老九弄出来的这个水泥路,让大军的行军速度和粮草运送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番功劳,还不足以给个贝勒爵吗?”

温达立时道:“依奴才看,九爷的这番功劳,别说是贝勒爵了,就是一个郡王也是使得的。”

温达身为工部尚书,自然是要提高工部的价值的,九阿哥因为水泥一事,得到的认可越高,他们工部的价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九阿哥笑道:“温大人,爷还年轻,还要多历练才行。贝勒爵爷愧受了,郡王爵却是还不敢想的。”

如今兄弟中间,郡王爵也就大哥和三哥,他现在若是就被封了郡王,那可真是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太子看着九阿哥,眼底不时闪过丝丝冷意。

二月二十二,康熙召见历算学者梅文鼎。

梅文鼎是大清历算第一名家,精通中西算学精华,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牛顿、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可见其学问之深厚。

此时的梅文鼎须发皆白,但是身子骨看上去非常的硬朗,双目炯炯有神,其神采不见丝毫的老态。

康熙笑着问候:“梅老先生今年高寿啊?”

梅文鼎笑呵呵的道:“草民今年虚岁七十有三了。”

“哎哟,老先生看着可不像是七十多岁的人,不知可有什么养身之法?”

梅文鼎笑道:“草民年轻的时候也是无肉不欢,又素日静坐专研算学,年纪轻轻身体就不大好。后来,得城中大夫指点,日常饮食多素少肉,多一些活动锻炼,再保持活跃的思维,其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养身之法了。”

康熙就叹了口气:“老先生尚能自由安排活动锻炼的时间,朕却是政务繁忙,常常一坐就是半日,如之奈何?”

至于少荤腥,太医也提过多次,可是康熙坚持不了,身为一国之君,若是连一点口腹之欲也满足不了,那活着还有什么趣味?

梅文鼎微微欠身:“皇上日理万机,为江山社稷、天下百姓操劳,的确是辛苦了。”

对于满族这个异族,梅文鼎心里是很排斥的,满族在进关之后,大肆屠戮,就是他的长辈,也有被满族屠杀的。

也正因如此,朝廷多次征辟梅文鼎入朝为官,都被他拒绝了。

不过最近几年,梅文鼎对满清朝廷却是有了些改观。

首先,康熙字典的编撰,从他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对于将来文明的传承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次,水泥的发明,全国官道的改造,和河工堤坝的巩固,梅文鼎也看到了其中的价值,这两项都是有利于民生的。

再一个,羊毛线的发明和推广,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衣料,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还遏制了蒙古的发展。

这几项,让梅文鼎看到,满清,对这个国家,对全国的百姓,还是有所助益的,并非像当初的元朝那般,无底线的剥削汉人。

而且,梅文鼎感觉到,朝廷这几年,对于汉人的打压和防备有所减轻,对于文字思想的控制也有所放松。最近几年,宗室子弟的嫡妻,多了几个汉女的存在,宗室格格也有几个嫁给汉人男丁做正妻的。

这样的变化,让梅文鼎感觉到,康熙嘴上一直在说的“满汉是一家”,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可能。

所以,这次康熙召他前来,他也是想仔细观察观察,看看这个满清的皇帝,骨子里到底抱着怎样的想法。

一番接触下来,梅文鼎对康熙的印象还不错,就是太子感觉有些阴沉和傲慢,没有人主的气概。

九阿哥这时道:“梅老先生在算学和历法上可以说是学究天人,如今朝廷也无比的重视算学和格物学,梅老先生何不出仕,到京城的格物院教书育人呢?”

对于提出了音标和句读、发明了水泥、发明了羊毛线的九阿哥,梅文鼎是很有好感的,他温和的笑:“九贝勒,草民已经七十有三,一只脚都在棺材里了,教书育人之事还是交给他们年轻人吧。”

九阿哥道:“梅老先生身子骨健朗,再活二三十年没问题,您的学问若是能够传给更多的人,那才是大清之福,百姓之幸。”

十三阿哥也道:“九哥那里的


状态提示:第645章 梅文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