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并不想要了岳飞的命,还给了岳飞一个高位—枢密副使,位在参知政事(副宰相)之上。
岳飞对谈和自然是不满意的,但他选择了沉默,因为皇帝已经给足了他的面子。
一介布衣,在短短数年之间成了帝国的宰职人员,可以说是岳飞能力超群,但也是皇恩浩荡。
或许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高宗还是秦桧,对岳飞都没有起杀心,尤其是高宗皇帝,杀岳飞真的没有必要,如果留着岳飞,则相当于留了后手。
秦桧也很尴尬,三大将在外时,他担心三大将难以节制。现在把三人圈了起来,他反而觉得更加可怕了。这些人在朝廷和皇帝见面很方便,万一哪天说动了皇帝,他的富贵就付之东流了。
秦桧没有兵权,他不敢打压三人。虽然三人在中央势力单薄,但在地方上却有他们的传说,他们的势力。
秦桧空有一腔奸诈,面对三人也是老虎吃天,没办法下口啊。
关键的时候,关键的人出现了,大号懦夫张俊得知高宗皇帝和秦桧想要收兵权,立刻跳了出来,主动申请解除的兵权。
请大家记住这一年,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这又是中国历史大大的转折点。
这一次转折既不像秦始皇统一六国那样豪迈,也不像西晋八王之乱那么血腥,更没有安史之乱中透着的那一股股香艳。
可它真的改变了中国,从此中国人的脊梁断了,不是被异族掰断的,是自己人打断的。
有人说高宗皇帝才能,秒杀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在下认同这种说法,从司马睿开始,东晋皇室和世家大族的博弈就出于下风,从来都没真正的强势过。
但是,司马家再蠢,大家族再凶顽,却从未对北方少数民族低头,从未……
咱们回到南宋吧,这个繁花似锦却怯懦狡诈的时代。
张俊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人,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不想要富贵了吗?他不想站在万人中央了吗,享受万千崇拜了吗?
他当然想了,可他想要一个更大富贵。高宗皇帝要再玩一手杯酒释兵权,张俊如果配合的好,那么所有的兵权都交给他。
这也就有了史籍的记载:“秦桧约俊主和议,尽罢诸大将,悉以兵权归俊,故俊力助其谋。”“俊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言无不从。”
张俊为什么这么做,一则是他看的明白,二则是他屁股太脏了,咱们前面可说了淮西战场的事情,一旦有人搞他,他逃无可逃,所以他必须表忠心,以丑陋的忠心换取他想要的富贵。
这事要解释一下,在史料当中说只是说张俊配合秦桧,并没有提到高宗皇帝。在下认为“释兵权”多半有赵构的参与,但许诺把所有兵权交给张俊的只能是秦桧,高宗皇帝没必要用这种方式忽悠张俊,这些人他还都能控制,只有秦桧需要威胁、拉拢张俊。
在下也要为张俊说一句话,交出兵权并没有错,兵权是国家的,这是普世价值。如果抛开私心,单说他的行为,这本是很高尚的做法。
面对张俊这么高尚的行为,岳飞和韩世忠还能怎么办?只能也交出兵权啊,否则的话就不懂事,太贪图高位了。
秦桧有了张俊的撑腰,根本不怕韩世忠和岳飞,因为老张的军队更靠近临安。
于是朝廷罢黜了三宣抚司。
宣抚司虽然解散了,但兵还是在的啊,要将这些兵彻底打散了,才算是彻底解除了三人的兵权。
秦桧玩了一手花的,他首先并没有搞岳飞,而是先从韩世忠搞起。真是悲剧啊,从韩世忠搞起,却死的是岳飞,狗血的剧情。
为什么先搞韩世忠呢?因为韩世忠还没活明白,还在反对议和。
岳飞只是嘴上发了几句牢骚,老韩是直接上书反对。
韩世忠首先说秦桧的议和是误国,后来魏良臣出使金国,又上奏说:“自此人情消弱,国势委靡,谁复振之?北使之来,乞与面议。”
这么激烈的反对和议,秦桧不搞你搞谁?
五月,朝廷诏令岳飞和张俊到楚州部署边防,率领韩世忠的部队还驻镇江。
拆解韩家军为什么要岳飞参与?因为韩家军勇猛,张俊怕一人搞不定,而且秦桧希望以此来挑拨岳飞和韩世忠的关系。
不过秦桧想错了,岳飞和韩世忠都是豪杰,他们干不出来这种事情。就是因为他干不出来,然后他就被小人给陷害了。
咱们把话题向前说一说。
岳飞三大将中年龄最小,是从小校一步步爬到了大将高位置。
这不仅让张俊不爽,就连韩世忠也颇为不爽。岳飞是聪明人,肯定心知肚明,但为了搞统战,一直一来岳飞自居张、韩之下。
岳飞帐下幕僚有年轻气盛的人,就劝说岳飞不要过于谦恭退让,但是岳飞没有采纳,依旧把韩世忠和张俊当做自己的上司。
咱们前面说了金军进攻淮西,本是张俊负责的防区,张俊的功劳并不大,而且有过错。
岳飞接到朝廷的命令后,刘琦已解了庐州之围。高宗授予岳飞两镇节度使,这算是岳飞捡了一场便宜,这让张俊更加的不满。
张俊以缺粮为理由,阻止岳飞前进,岳飞也就给了他面子。但后来张俊又撞南墙了,在豪州被打的差点尿裤子,于是岳飞出手吓走了宗弼。
高宗皇帝也是多事,在岳飞建功后赐信褒奖,其中就有“转饷艰阻,卿不复顾”这样的话。
张俊当时就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