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时的景象已不显,但石窟壁画展示的古代文明的风采,对古文化、古建筑的研究具有着一定分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接着我们就骑往“中国第一土庄”——吐峪沟古村落。
吐峪沟古村落已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民族村落,已有1700年历史。至今还保存着当地民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
古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绘画摄影艺术家们,寄托梦想的理想家园。
第4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火焰山来的鼓手》拍摄地。就在这古老宁静的古村落里。
在古老的村落中,居民们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全部都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也有独立成房的,还有沿山势连成一片的。
二层楼房结构部分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的,也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
古村落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黄黏土造房,纯手工打造生土建筑,真是巧妙至极,聪慧至极,节俭至极。
纯手工打造的生土建筑群,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即使从屋顶走也可达到串门的目的。古老民居的门窗都很古朴,但又蕴藏了深厚的文化。门框上刻有各种纹样的木雕门铛,有花卉形状,也有几何形状和果实形状。窗框窗格上的纹样也是多种多样,都反映出了原先主人的喜好。甚至可以从门窗的不同制作中,让我们推测出房屋主人原来的职业、爱好及社会地位。
古村落的保存完好还是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因古村落是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土庄”。
麻扎,俗称“圣人墓”,战国时期的苏贝希古墓群。位于古村落以南,在苏贝希河两岸的台地上。上世纪70年代发现苏贝希古墓群,1980年进行发掘,这处墓地后来被命名为为苏贝希古墓群,就是吐峪沟麻扎。这里出土的文物,如舍利盒、彩陶、器皿等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古墓群的发掘对研究吐鲁番盆地的历史脉络也有一定的帮助。
转了一圈,我和老公口干舌燥,找了一家卖烤包子的饭馆,坐了下来。点了十个烤包子来吃。
烤包子是新疆美食之一,也是在馕坑烤制。和面直接用死面,不加发酵粉,和好的面醒上十五分钟。把醒好的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块,用小一点擀面杖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烤包子馅用新鲜羊肉切碎丁,最好加一点羊尾巴油碎丁。洋葱切碎和羊肉丁放在一起,加孜然粉,加一点精盐,再来一点胡椒粉,加入少量水顺时针拌匀成馅。再把馅和面包好,把包好的包子贴在热好的馕坑壁上,用手舀起一点点盐水,就手喷在贴在囊坑壁上正在烤的包子上。过近二十分钟后就可烤熟上桌,烤包子外皮黄亮,一口咬下去,先是皮的微咸,再是馅的鲜香。死面把羊肉汁和洋葱汁包裹在里头,入口皮脆肉嫩,馅味鲜,满口油香。吃完烤包子,再来一碗浓郁的桑椹茶水,真是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