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天下所有的风云人物,无论杨玄感、李密、宇文化及乃至各路反王,其实都是在给李渊做铺垫、打基础。杨广遇弑的消息传到长安后两个月,李渊就称帝了,年号武德,大唐的时代正式开场,距大隋开国仅仅三十七年。天下最后的赢家,还是李渊。
李渊追谥杨广为炀皇帝。按照古代《谥法》上的说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第一章提到,这一谥号是杨广曾颁发给陈后主的,如今竟又落回到杨广自己身上,算得上是对杨广一生最严苛也最准确的总结。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魏征说:朕观隋炀帝的文集,文辞奥妙博雅,觉得他是尧舜一样的明主而非桀纣一样的暴君,而他做行事却和他的文字完全相反。魏征回答说:即使如皇帝一样圣明的人,也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让智者献谋,让勇者竭力,炀帝自恃有过人的才华,骄矜刚愎,不听劝谏,故诵尧舜之言,而身桀纣之行,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灭亡。李世民感概道:前事不远,这些惨痛的教训就是我的老师啊!
客观的说,对于大隋帝国,聪明的李唐王朝不仅仅是引以为戒,更多的是引以为鉴,在世仅仅38年的隋朝对后来的继任者达成了中国文明的最高峰——贞观盛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杨广一征高丽,王薄反,二征高丽,玄感反,三征高丽,天下反。随着大隋帝国的灭亡,两代帝王轰轰烈烈讨伐高丽之战暂时告以段落。之后还有无穷无尽的战争篇章等待着更具雄心的帝王去书写。然而厚厚的历史卷轴中,从不会记录那些对自己的命运无从掌握,只能跟随战争车轮或前进或倾覆,直至被碾压成泥的普通士兵们。
大隋帝国数次东征失败,在高丽留下了大批战俘,不能回乡,便为奴为役,艰难的生活在异国的徒高丽,还能看到很多被迫留在那里的前朝军人,他们不知道国家已经改朝换代,还自称隋人,看到故国来了同胞,思乡思亲之情难以自已,皆嚎啕大哭。这样的人在高丽成千上万,遍于郊野,痛哉。
当年杨广大运河巡游时,民间流传着一首无名氏所作的《挽舟者歌》: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