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之铁血抗日>第九章 临时编组

晋北的冬天天黑的早,萧四明他们吃的是农村人的晌午饭,也就是中午两点左右吃饭,到晚上5点多天就黑了。

因为晚上要转移,随时都可能发生战斗,萧四明向王麓水和陈宜胜提出把能参加战斗的老红军伤员和游击大队的这个排进行紧急编组,保证遭遇敌人时部队不乱,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王麓水和陈宜胜虽然年龄都不大,一个24岁,一个23岁,但都是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战斗经验何等丰富,一点即透,当即决定让萧四明编组部队。

由于吃了顿好饭,一些基本痊愈、就是体质太差的伤员,已经恢复了一点战斗力了。萧四明从36名伤员中挑出了11人,和陈宜胜带来的一个排27人混遍,组成了一个7人机枪班、7人掷弹筒班、两个12人的步枪班。

抬担架、负责照料驮武器弹药和给养的牲口的任务,由两个步枪班承担。

机枪班和掷弹筒班都是老红军伤员任射手、炮手,游击队战士担任副射手、副炮手,多余的弹药全部由驮马驮运。

机枪班班长由685团一营机枪排副排长袁刚担任,掷弹筒班班长由打过迫击炮的二营副排长张怀德担任,步枪一班班长由三营排长邱伟担任,步枪二班班长由二营班长张鹏飞担任。

本来应该给陈得胜安排个班长职务呢,但萧四明却指定他担任全队的搜索侦查任务,暂时没让他当班长。

萧四明和王麓水、陈宜胜三个也分了工,王麓水负责指挥担架队,陈宜胜驮运弹药补给的驮马队。萧四明负责指挥作战。

部队编组完成后,掷弹筒班长张怀德就报告说他没有用过掷弹筒,这玩意看着简单,但摆弄半天也不知道咋用的。

萧四明这才想起八路军这时还不会用掷弹筒。

平型关大捷时115师缴获了日军10具掷弹筒,可惜没人会用。后来,晋察冀军区在反扫荡作战中俘虏了一个日军掷弹筒手,经过教育转化,由这个日军俘虏教会了八路军如何使用掷弹筒。从此,掷弹筒才成了八路军手里的杀敌利器。

萧四明自然是知道掷弹筒怎么用的,因为我军一直列装有这种武器,只不过后来改名叫榴弹发射器了。

拿起个掷弹筒,反复观察,足足看了有十几分钟,萧四明才拉着张怀德去了山门外面,直接把掷弹筒给拆解了,一个零部件接着一个零部件研究,足足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萧四明才对张怀德说这家伙用起来简单的很。

萧四明说,小鬼子这种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口径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说穿了,这就是款超轻型迫击炮!

萧四明接着说,掷弹筒采用的是高低压抛射原理,可以发射掷弹筒专用榴弹,也可以发射小鬼子的手雷,只不过发射手雷时,得加发射盂药。作战时,采取跪姿、卧姿两种方式,掷弹筒身和地面必须保持45度。发射时,必须拆掉榴弹引信上的保险销,不然打不出去。

接着,萧四明就手把手地教张怀德和战士们识别掷弹筒的射程调节钮、标尺、击发拉柄。等到张怀德他们熟悉了,又进行了两发实弹试射,算是让战士们初步掌握了掷弹筒的使用方法。

整个八路军系统,到目前为止,萧四明的这支伤员队伍是最早学会使用掷弹筒的。

机枪班长袁刚倒是很快就会使用九二式轻机枪了,领着战士们在忙着擦枪、整理弹药,仿佛马上就要投入战斗一样!

说实话,日军的九六式轻机枪确实是好,三十发弹匣,增强了火力的连绵性,比****用的捷克式20发弹匣火力强,彻底改变了歪把子轻机枪的供弹弱点。而且,这种机枪还可以加装瞄准镜,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喜得袁刚追着萧四明的屁股不住声地问什么时候打伏击?

袁刚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有了这三挺九六式轻机枪,遇到小鬼子,一打就倒一片,绝对的过瘾!

三八大盖和歪把子、南部手枪,红军出身的伤员们都会用。因为长征途中从王家烈的黔军手里缴获过这种武器,战士们不陌生,只不过此时的八路军战士都不懂三八大盖的妙用。

萧四明不愿当神棍,三八大盖的使用诀窍他已经告诉陈得胜了,陈得胜会给战友们讲的。

完成了编组,熟悉了武器,天也快黑了,萧四明就让藏山祠的伙房开饭,依然是白米饭、肉菜、小米汤、鸡蛋汤,让伤员们、游击队的战士们填饱了肚子,每个人的饭盒里还装的满满的。

既然判断鬼子会沿公路向上社、下社一带北犯,目的是渡过滹沱河进犯五台,伤员队伍就应该向东北方向的阜平地区转移,避开日军的攻击锋芒。

缴获日军的地图就铺在院子里那张方桌上。

萧四明、王麓水、陈宜胜三个爬在方桌前,眼睛都盯着地图。

半天,王麓水开口了:“我们先撤出藏山,向北渡过滹沱河,就在滹沱河北岸休整。等打退了日军,我们再回到盂县,和师部、旅部、团部联系,择机过路归建。”

王麓水说的有理,符合这支伤员队伍的实际,先避敌锋芒、保存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陈宜胜想向上社方向转移,孟平阳寿榆五县中心县委县长就在上社一带。问题是眼见日军的攻击锋芒


状态提示:第九章 临时编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