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明末第一强藩>第五章 书生

领命来到东关街的赵宏,望着眼前的场景一阵头大。无数的难民将东关街原本宽敞的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形形色色的难民或老或幼,但是无不有个共同的特点,一个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将这些人转移,着实不容易,毕竟是几万个人,难以调度。

街边有世子随从支起的数个棚子里正在舍粥,赵宏突然现,正在领粥的百姓竟然井然有序地排起队来,已经领到的脸上恢复点气色,正与家人相拥在一起取暖。赵宏啧啧称奇,自古难民最难管理,人饿极了连造反都敢,这些人无不是饿极了的,竟然排起队来。赵宏和他带的属下,原本都是京营的亲军都护府的一支,万历年间福王就藩洛阳,万历皇帝将这一支精锐中的精锐抽调给福王做护卫。他当初在辽东关中四处征战,战火起处,百姓难免离家奔逃,就没见过这么自觉的难民,扭头跟手下亲卫说道:“河南府不愧是中原之地,你看着这些人马上快饿死了,还知道排队领粥。”

亲卫不以为然的哂笑道:“大人,这你就抬举他们了,你注意看每个队列旁边。”

赵宏这才注意到,每个难民排起的长龙旁边,都有一个青衣帛帽的衙役握着腰刀走来走去。原来捕快衙役们尽管地位不高,甚至为土大夫们所轻视。但实际上,他们在普通百姓中可威风极了,他们动不动就拿人,锁人,谁见了都会惧怕三分。老百姓都尊之为捕快老爷,捕翁。赵宏一看,顿时大喜,小王爷交代的事就落在这群衙役身上了。叫来几个为的捕头,都头,吩咐下去。众人一听是福王世子的吩咐,福王府在洛阳何等势大,谁敢不听,赶忙动起手来,吆喝驱赶,本就是他们职业,做起来得心应手。

这时候手下的亲兵已经将世子点名要见的沈慕鸿找了出来,可怜沈先生排了半天队,好不容易分到热粥,正在喂食两个孩儿,自己一口也没喝呢。被几个大兵揪了出来。

沈慕鸿平日最重仪表,刚刚散着米香的热粥看得见闻得到,偏偏吃不着,只是此时肚子早已咕咕乱叫,实在有辱斯文,气呼呼地问道:“不知找沈某何事?”

小王爷点名要见他,想来必有说道,赵宏也不敢怠慢,道:“沈先生,小王爷要借迎恩寺安置逃难的百姓,吩咐我等前来护送,临行前点名要见先生,请先生跟我走一趟吧。”

沈慕鸿一听大喜,他是典型的古代儒生,读圣贤书,讲究得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大道。一路逃来,沈慕鸿深知,对他们来说,饥饿和寒冷都是致命的。即使人人吃到稀粥,一入夜,又将冻死很多人。听说刚逃进洛阳,有人就去迎恩寺求宿,都被打了出来,还出了几条人命。想不到小福王名声如此不堪,竟有着如此仁义之心,果然是人言可畏啊。

由于沈慕鸿坚持要带上自己两个孩儿,赵宏只好找来一辆马车,两个孩子还裹在小王爷名贵披风里,被赵宏一把抱起放进车里,吩咐一个亲兵赶车,自己骑马带着沈慕鸿先行。这几件事一耽搁,等他们到迎恩寺金刚殿的时候,回府报信,比他们路程要远的张浩倒是先一步到了。

张浩回府对路上难民的事只字不提,只说是世子与佛有缘,要在迎恩寺住几天,王妃听了大喜。天将正午,想到自己宝贝儿子还没吃饭,可能吃不惯寺里的斋饭。将自己还没用午膳让人装好,吩咐张浩带去。等到赵宏带着沈慕鸿进殿,朱由松正好摆开饭盒,准备吃饭。他对这个不卑不亢的书生极有好感,看见他们马上起身相迎。

可怜沈先生,此刻早已是饥肠辘辘。他虽然极重斯文,却不是迂腐之人,当下作了个揖大大方方的索要碗筷,道:“不瞒小王爷,我于此时已是饥火烧肠。”

朱由松忙叫人从斋堂取了副碗筷,沈慕鸿此时面对的虽然都是美味珍馐,早已无心品味,边吃边听朱由松说道:“沈先生,天气这么冷,我想把大家安置在迎恩寺中,只是人数实在太多了,真不知道如何下手,到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先生可有什么什么高见。”

沈慕鸿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边吃边说:“圣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河南府遭了三年旱灾,三年蝗灾,几个州县早就易子而食,饿殍遍地。又有陕西王二作乱,流寇入关,我们逃到洛阳一时半会不能也不敢还乡。几万人如果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朱由松点了点头,对他说的最后一句深表赞同,急忙放下筷子问道:“可有什么好办法,一举两得。”

沈慕鸿和理科男朱由松不同,也和一心做官钻研八股的书呆子不一样,他读圣贤书,学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这样一来,科举上就有点耽搁,到头来只能在乡野教书谋生计。今天是生平第一次有机会施展胸中所学,正像是挠到了痒处,站起身来,抑扬顿挫地说道:“洛阳,九朝古都,黄帝定鼎之地,豪门富绅聚居洛阳者极多,小王爷是亲王世子,洛阳城半个主人,可以号召洛阳豪门大户,捐献旧衣余粮,以救难民性命。”

沈慕鸿话一顿,看到朱由松不住点头,更觉痛快,那种施展平生才华的畅快,甚至让他有些醉意,当下抖擞精神,继续说道:“这次逃难,附近大县也是十室九空,难民中不乏良医巧匠,许多人都有一技傍身,可以鼓励大家在洛阳谋生,自食其力。我听说福王在城郊修建别院,不妨从逃难百姓挑选壮年男子,


状态提示:第五章 书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