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九节
日就可以完成的。殿下,卢植先生当初洒泪离去,就是因为他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希望。先生心如死灰,了无生趣,从此终老于荒野之间。”

“殿下受先帝所托,承担挽救社稷之重任,万万不可轻言放弃。”张范磕头道,“先帝在临终前遣送殿下于藩国,今天看来,的确是一个睿智之举。”

公主泪水涟涟,吃力地哽咽道:“大人的话我听不懂。我听不懂……”

张范想了一下,继续说道:“殿下还记得黄河岸边那些死去的灾民吗?大家都已经无力自救了,所以都死了。我刚才说的这个幼童如果以自己弱小的身躯拖着自己的母亲一同去寻找生存的机会,最后必定是母子两人双双力竭而亡。这个幼童只有先去找水,找食物,然后回来母子同食,维持两个人的生存。等到这个幼童长大了,可以说话了,他就可以扶着自己的母亲继续寻找生存下去的路。”

“我大汉今天皇权凋落,州郡坐大,奸侫横行,蚁贼暴乱,天子不是天子,大臣不是大臣,州郡可以随意起兵,蚁贼肆意荼毒天下。大家各为一己之利兵戎相见,誓死搏杀,早已失去了互救的良知,如今兵灾连绵,大乱已现。社稷的存亡已经无所谓轻重,能够活下去才是今天的现实。殿下请仔细看看,今天的大汉和两百年前王莽乱国时的大汉是何其的相似。”

“大将军之所以不愿意南下,原因就在如此,他已经隐约看到了南下勤王的后果;董卓之所以退守长安,原因也在如此,他也看到了死守洛阳的后果。几十万大军鏖战于关、洛之间,任由蚁贼暴乱于四方州郡,社稷必毁。而太傅大人、朱俊大人、甚至袁绍袁术等人却非常自信,他们认为社稷可以因自己的努力而得以挽救。我大汉的武人认为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大汉的士人认为君为本,社稷次之,民为轻。这就是我大汉士人和武人的根本分歧,也是大乱产生的根由。对天子和社稷的不同看法直接导致了大乱的产生。大将军重民重社稷不重天子,太傅大人和士人们重天子重社稷不重民,所以无论武人和士人如何呕心沥血,这场大乱都不可避免,无法阻止。”

“大汉虽然已经险入绝境,无法自救,但大汉还有希望,希望就在北疆,就在大将军身上。这是先帝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只要北疆强大了,大将军实力增长了,我说的那位幼童长大了,有力气了,他就可以扶起自己的母亲寻找生存之路,也就是说,大将军可以背负起重振社稷的重任。”

公主越听越是恐惧,哭得更为伤心,“既然大乱已现,大人为什么说朱俊大人的勤王之举定能成功?”

“幼童是无知的,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在寻找水和食物的时候也许会失去方向,会忘记自己的母亲,所以我们要努力勤王,用尽一切力气勤王,勤王之举就象那位垂死母亲的呼唤,可以让这位幼童知道返回的方向,记住自己母亲的存在,记住自己还有一位急需挽救生命的母亲。”

“勤王无需胜利,只要有勤王的大旗,有勤王的义士,勤王之举就算是成功了。”

“殿下到北疆来干什么?拯救大汉社稷。如何拯救?勤王。”

“勤王之后呢?”公主抽泣着问道,“天子回到了洛阳,大汉社稷就能重振吗?”

“我也不知道。”张范仰天长叹,“我也不知道,这是我们士人的悲哀啊。难道天子回到了洛阳,董卓死了,社稷就能振兴吗?是以君为本振兴社稷,还是以民为本振兴社稷,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为什么今天的士人还是不能记住呢?”

公主不懂,但她知道勤王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知道大汉社稷已经倾覆在即,她伤心欲绝,伏案痛哭。

****

四月末,骠骑大将军召集北疆诸府主要大员于龙泉议事。

长平公主、赵岐、王邑、杨奇、王瀚、许劭、崔均、李玮、朱穆、左彦、麴义、庞德、陈好等数十位大臣尽数到场,刘和、陈琳也被邀列席。

司马朱穆详细说明了当前形势,极其详尽的阐述了骠骑大将军府对解决当前危局的主要计策。

四方制衡之策稳定京畿局势,然后联合州郡兵马迅速平定各地的蚁贼暴乱,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稳定社稷。

朱穆说,此策是骠骑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府最后一致决定的,没有更改的余地。

杨奇按捺不住心里的怒火,当场就指责李弘。现在不平董卓,将来待他实力恢复了,挟天子之威,关中之利,必将荼毒天下。到时不是蚁贼祸烈,而是社稷败亡了。

王邑、王瀚、崔均、刑颙紧跟其后,纷纷出言责骂。

李弘说,董卓已经退到长安,天子和朝廷也安然到了长安,董卓还怎么危害大汉社稷?难道非要把他生吞活剥了,你们才说他不危害社稷了吗?现在青州蚁贼祸乱四方州郡,形势越来越险恶,到底杀哪一个才能拯救社稷,挽救千万黎民于水火,你们难道分不出来?

杨奇怒道,如果去年大将军没有劳师远征,哪有今天的社稷之危?大将军如果屯兵塞外,奸阉怎么敢杀何进?董卓怎么会进京?州郡怎么会起兵?灾民怎么会无钱赈济?青州流民怎么会聚众暴乱?根源就是因为大将军贪图功名、穷兵黩武。你说我们分不出来轻重,难道你又分得出来吗?

北疆监御史陈好大怒,跳起来指着杨奇骂道:“初平元年黄巾军就开始暴乱了,


状态提示: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九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