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按不得重按始得称为沉脉,徐徐不疾谓之迟,软而中空谓之芤,不同的脉象反映不同的证侯,这三种脉象同时出现在三夫人身上,说明三夫人气血俱虚,冲任不养”
墨锦收回自己的胳膊,学着徐海寅的样子,自己给自己把了一下脉,可全然不懂自己的脉象怎么就算沉迟而芤了?
墨锦看了看宋天城,将宋天城的手抓过来,小手搭在宋天城的桡动脉上,皱着眉毛凝神体会。宋天城并未阻拦,表情也没什么改变,似乎一点也不惊讶她会这么做。
徐海寅惊愕的看着宋天城和墨锦,这世子爷一向威严,家规稳正家风严谨,当着他这外人的面,这三夫人举止竟然这么随便,不禁尴尬的咳咳了两声。
墨锦看向徐海寅“徐老大夫,我的脉象若是沉迟而芤,那大将军的脉象是不是可以叫做浮数而硬啊?”
徐海寅一愣,三夫人还真是会对比,沉浮相对,有迟就有数,芤对着硬,不过这硬脉编的可有点不靠谱,硬脉是压根就不存在的脉象呀,徐海寅捋了捋胡子,“老夫没把过世子爷的脉,尚不得而知”
宋天城听完,自然的将自己手臂伸过来“那麻烦徐老大夫看看”
徐海寅又是一愣,这世子爷为何这么做?这么做真是有点违背一向严肃的做派!不过既然下了命令,他就得照做“那恕老夫无礼了”说着搭了搭脉。
“世子爷的脉象平稳有力,不浮不沉,从容和缓,尺脉沉取力不绝耳”
“就是说正常呗?”墨锦问着。
徐海寅点点头。
墨锦再次将手搭在了宋天城的脉搏上,重又感受了一下什么是正常脉象,相比于宋天城,自己的脉几乎弱的摸不到,两者的确有差别。墨锦猜测的口吻问道“徐老大夫,脉象真的会显示人的身体或者疾病情况吗?”
“当然会,这脉象是人全身之气象,是自己态势以及周遭环境的动态调整,顺应着人最当时的状态,脉象可不会说谎,只有人心才会说谎”
墨锦品着话,点点头,对于西医来讲,这脉搏其实就是桡动脉的搏动点,这搏动体现的是循环系统在输送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是不分搏动的态势的,而徐老大夫却把脉象作为天人合一的拟合点,想着这就是脉象的理论基础吧!可相对于西医讲究数据讲究证据的严谨,墨锦十分不理解脉象是如何划分的,是不是有一些过于模糊化或者不严谨?全靠大夫的手法和经验才能摸得准吧!
“徐老大夫,我不理解,这脉象是要靠大夫的手下功夫的,每一个大夫摸出来的脉可能是不一样的吧!”
徐海寅摇摇头“非也!脉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善行数变的,不同时期摸到的脉当然不同,对于同一个人同一时间摸到的脉象,脉势却是大体一致的”
墨锦赶紧又问了问什么是脉势,徐海寅不厌其烦的解释着,将脉象的几个基本理论知识娓娓道来,宋天城也仔细听着,三个人似乎在开一个小的学术会议。对于这种入门理论,墨锦倒是听的很懂,突然觉得中医比西医神奇,西医是数字化的,中医是人文化的,西医讲究的是根据化验检查结果将病归为哪一类,按照已有的标准方案执行,所以西医治病常常出现三种情况,第一,根据结果判定疾病种类,按照标准诊疗方案治疗,若治疗完了,病仍然治不好,那就没办法了,第二,若根据结果发现属于好几种疾病,那就会将好几种药物同时启用进行治疗,所以临床有所谓的过度医疗,还真不见得是医生为了挣钱故意而为之,而是西医学专病专治的思维导致的,第三,若根据结果找不到属于哪一类疾病,那医生就毫无办法了。不过中医不一样,中医更讲究个体化,讲究灵活变化,讲究天人合一,讲究枢机辨证,中医的同一个病可以包括着西医几个病,西医的同一个病却可以散在中医几个病中。这种深奥的中医理论让西医医生难以接受,所以业界有一句话叫“西学中,西学中,越学越松”,墨锦作为一个年轻的西医医生,也曾是反对中医的坚定拥护者,但到了这宋代,却不得不重新审视起中医来,或许,经过时间的浸染,现代的中医知识已经被漂洗了,白的已经不白,黑的可能更黑,墨锦突然很想掌握真正的中医知识。
“徐老大夫,这正常脉象男女有差吗?”
“脉之宽窄会略有不同,但脉形脉势几乎一致”
“哦,那什么是尺脉?”
“脉取三寸,分为三部,三部分别为寸关尺,三部各为一寸,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关尺依次列位,尺脉主人体之命门与肾根之侯”
听完,墨锦彻底晕了,看来宋天城担心的事情是对的,自己的中医知识底子太薄,这拜了师也听不懂老师说的是啥。可墨锦做其他的事都可以糊里糊涂、妥协对付,唯独对医学态度严谨、一定要寻根问底,因为医学是用了最接近真理的知识去解决人体问题的学科,手握人命怎可差池大意,这世间真理待可追,而这个过程中,唯有医学不可辜负。
墨锦心说今天就趁着有大将军在,赶紧多问几个问题,即使这徐老大夫被问烦了,也不敢对她表现出什么恼怒。
她咬了咬下唇,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决“徐老大夫,那人体会有多少种脉象?”
“二十四脉”
“那您能不能都简单说说是什么脉啊?”
徐海寅心说这三夫人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