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丕因为曹昂一人之死数年间对张绣暗算不下百次,屡屡未成只因贾诩在其中斡旋阻拦。今日此人为报杀母杀妻杀子之恨求到修这里,子建认为,修理当坐视不管吗?如此,你我从小所学的圣人王道、仁义礼法又是什么?”
曹植一时哑然。他张着嘴,过了半响才说道:“德祖,若是旁人与植说这些,植相信。但若是你……卿深知我,我亦知卿,若那人要报仇的人不是郭祭酒,你不会帮他。”
听到最后一句话并非疑问句而是陈述句,杨修不禁暗暗苦笑一声。果然啊,他这位决心辅佐的小公子,对许多事情心知肚明,只是往日里不愿去说罢了。然今日本就是为了将话挑明,他也不必再点到为止:“子建所言……修不反驳。但修再问,子建可知修的父亲如何看待当年之事?”
却不等曹植回答,杨修就已继续道:
“子建或许会说修的父亲已经辞官多年,然可还记当年郭林宗不仕官府,亦为士林景仰,父亲对某事的看法,仍能影响天下众多士人的看法。徐州屠城之事、官渡坑俘之事,种种种种,修可以视若罔闻,却难免士林滔议。若将来你要登上那个位置,要依仗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士人,又怎能对舆风视若罔闻,令郭嘉身居险要?
今日天下尚未安定,人人皆知乱世重典之理,故不忠不孝但有所长之人可以为主公所用。但一旦天下恢复太平,纲常法度,礼教德行就必须全部回到正轨。若让郭嘉活到那一天,你必要面临两难的抉择:是让功臣寒心,还是让士林百姓寒心。
子建,与其让你到那时为难,不如让修现在就帮你做出决定。”
彻底将心中所想一次性的全部说出口,杨修长舒一口气,渐渐平缓回语气:“事已至此,木已成舟,这件事已经结束了。子建倘若仍不赞同修所做的事,那就来责罚我杨德祖,别折腾你自己的身体。夜深了……你,早些休息。”
杀人屠城、投毒坑俘,正如曹植所说,以杨修来看,并不觉得这样的手段有什么问题。他之所以要郭嘉的命,有几分郭嘉支持曹丕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想借此事告诉曹植一个但凡为帝者都该懂得道理:臣子乃是帝王的棋子,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涂害生民更可以不择手段。但棋子之所以为棋子,便是随时都可以舍弃掉的存在。罪罚归于大臣,功荣归于君王,此才为真正的帝王道。否则,一个不得民心又不得士人支持的皇帝,是坐不稳那个位置的。
而他同时清楚,对于刚刚及冠的曹植,头一次听到这个道理,只会觉得残酷。所以见曹植久久没有回答他,他也早有预料,轻叹了口气,正欲离开——
“事情没有结束。”
曹植的声音突然在杨修耳边炸开,听的他心惊肉跳:
“之前植从德祖帐子里离开后,找到了那个给郭祭酒下毒的人。以德祖的名义,植问他要了些东西。”
这时,杨修已经执着火烛冲到曹植面前。摇曳的火光下,曹植眼中尽是血丝,面色惨白的吓人。
“植与司马懿非亲非故,他知道植中毒了也不会因此失了方寸,军中又以那位苍术大夫医术最精湛……这样,蟏蛸就可以去取药材,送到大夫手上了。”
曹植抬起头,泛红的眸子深深的望着脸色越来越阴沉的杨修,又冷静的缓缓道:
“不过,植饮毒酒的时间,应当比郭祭酒晚了一两个时辰。且植又无力绕过德祖控制军中兵卒。如果德祖一定想要郭祭酒的命,那就将植囚禁在此,然后赌上一赌,等郭祭酒死了再去让植喝解药,来不来得及救植。或者植的命能救回来,但一个身有痼疾的人,德祖认为父亲还会选他当嗣子吗?”
曹植从小就读过韩非的帝王心术,读过无数讲述君臣间互相利用的典籍文章。可同时他也读过民贵君轻的孟子大义,见过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之风。他无法让自己知道,郭祭酒到底应不应该为了那些死去的百姓以死谢罪,他更不知道杨修所说的士林谈风将来会多大程度影响到父亲和二哥,会不会真的导致仁义难施,礼教不成……
可他清楚,如果今日让郭嘉丧命,将来父亲回到营中一定会难过。
而他绝不想让父亲难过。
“那么德祖来告诉植。是救郭祭酒,还是让植与郭祭酒一起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