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言情总裁>[三国]嘉年>153、第 153 章
————————

贾诩在司空府门口见到郭嘉时,眸中滑过一丝惊讶。

“诩以为你早已动身。”

“嘉要去邺城,总得来先和主公告别。”郭嘉走到贾诩身边,道,“嘉也刚到,一起进去吧。”

郭嘉与他说要先一步前往邺城可是十天前,只为告别的话早有时间。而郭嘉也不是会在正事上瞻前顾后的人,那便必然是情况有变,才让郭嘉又多留了这十天……

郭嘉见贾诩垂着的眼眸忽明忽暗,开玩笑道,“你这老狐狸不是一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吗,最近好奇心怎么这么重。”顿了顿,又道,“不过一会儿见了主公,或许文和还是如过去那般的好。”

“哦?”贾诩眼珠微转,试探道,“莫非……”

“嘉什么都没说。”郭嘉立刻道,随即又微微蹙起眉,“情况的确比嘉想的还要复杂,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嘉都还不清楚,倒不如走一步看一步……”

“能让你查了这么天都查不出头绪,诩倒是越来越好奇这背后谋划一切的人是谁了。”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说话间已经走到了议事厅。望向厅中,曹操正坐在案后看着一卷文书,门口的仆人正要进去禀报,郭嘉已经先一步跨入了门槛。

“明公,嘉……”

贾诩见郭嘉突然停在那里,正是疑惑,待看清厅中除曹操外的另一人时,也不由脚步一顿,素来波澜不惊的面容出现了一丝裂缝。

坐在左侧席上的是一位身着赭色衣袍的人。他面容俊秀,神情怡然,可谓是一表人才。但真正让贾诩惊诧的是,此人的容貌与郭嘉居然十分相似。不过,倘若再多看几眼,就会发现此人鼻梁更加高挺,眸子中的神采与郭嘉也差别万殊,在端着茶杯的手的虎口处,能看到一层薄薄的茧子,这是常年操持兵器才会留下的痕迹。所以似贾诩这般熟悉郭嘉的人,虽然乍一见会惊讶,但很快就能将二人分清。而那些与郭嘉仅几面之缘的人,则很难分辨清楚了。

看这个人腰间配的饰物,倒像是西凉的东西。而贾诩却从不记得西凉曾有这样一位人物。又不由想起来时路上,郭嘉劝他今日不要好奇心过重的话,心头闪过一丝狐疑,再看郭嘉此时的表情,看似惊讶无比,可未免……惊讶的太过刻意了。

老狐狸眼珠转了又转,待向曹操行礼作揖完时,已经想好了一会儿告辞的借口。

“奉孝和文和来了啊。”曹操放下竹简,抬头看向郭嘉。他见郭嘉神情微妙的看着侧席之人,又转过头来望向他。

四目相对,曹操隐约猜到了些什么。

曹操心中暗笑,面上却不表,开口为郭嘉解惑道,“这是骑都尉孔桂孔叔林,是杨秋将军的使者,今日随元常刚刚回到许都。”

“见过牧复监、贾大夫。”孔桂站起身,向郭嘉微是一揖。他的声音十分和柔,完全不似西凉人的粗犷,“早闻郭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风姿过人,气度不凡。”

郭嘉却没理会孔桂,转身先问曹操道:“元常已经到许都了?那怎么不见他来见主公。”

曹操道:“元常在来许的路上遇到了流窜的匪盗,受了伤,孤让他先回府去看大夫。你来之前,孤正和叔林在说这件事。”他将刚才正在看的竹简递给郭嘉,“这是驿站送来的关于此事的文书。更详细的事,孤已经问过叔林了。叔林,你把当时的详细情形与奉孝再说一遍。”

孔桂点点头,面色平静的将作揖的手收回,全然看不出被郭嘉无视的尴尬。他静静的等郭嘉将文书看完,好整以暇的开口道:“事情发生在兖、冀交界之处,当时连行了两天两夜的路,众人都很疲惫,所以在匪盗来袭时士兵反应不及,才让司隶校尉受了伤。那伙流匪有仅一百人,从被斩杀的流匪的衣着看,桂猜测或许可能是流窜山野的黄巾余孽,可惜没有留下活口。”

“元常受了伤需要休养,那不知这段时间军中是何人在主事?”

孔桂的回答仍是四平八稳:“仍是司隶校尉在主事,但有些杂事司隶校尉会交给属官。可惜桂才疏学浅,未能帮上什么忙。”孔桂是杨秋的人,不是钟繇的属官,不会有机会接触到事务,更不可能在军中动什么手脚。孔桂这么说,便是不着痕迹地企图用他没有任何收益为理由,巧妙地除掉自己的嫌疑。

毕竟,若没有军中的内应,哪能那么容易遇到敢袭击军队的流匪呢。

那厢,曹操请贾诩坐下后,询问他的来意。

“回禀主公,诩此来是为朝中之议。”虽然一直以来,贾诩对太中大夫一职仅领其禄,不行其政,但遇到一些重要的事,还是需要由他来向曹操禀报,“但事情太过冗杂,诩恐口齿笨拙说不清楚。不如还是由诩另拟成文,再呈给主公。”

说完,他微抬眸,用目光向一旁指了指。

曹操顺着贾诩的视线,也瞟了眼正在给郭嘉讲述详情的孔桂。能让贾诩特地来此一趟的朝中的议论,绝不可能是寻常的无用之谈,让西凉杨秋的人听见,的确会有风险。但依常理,贾诩禀事时,他必然会让外人退下,贾诩根本无需担忧。至于年老口齿不清,一听便知是推脱之言,贾诩这么说,只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不想趟今日的浑水,所以才顺着话找借口请辞告退。

曹操又想到郭嘉刚才直接无视孔桂的举动,愈发觉得今日郭嘉与贾诩都奇怪的很。而这其中原因,似乎又与孔桂


状态提示:153、第 153 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