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常遇春这恼火的样子,朱元璋连忙当起了和事佬,朱文正太年轻,有时话不知分寸,让常遇春不要介怀。同时,朱元璋也表示,对于陈维林英勇献身的事迹也要好好宣扬。
朱文正见朱元璋都来当和事佬,也立即在常遇春面前“承认错误”。朱文正当初在洪都城外,陈维林的部队陷入汉军重围,只有极少数人在邓愈的接应下从进贤门退了回来。
本来他以为陈维林已经死了,没想到陈维林不仅活下来了,还参与了鄱阳湖的战斗。他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是万分激动的。
可是,听陈维林在阻截张定边的战斗中,被张定边杀死了。他实在接受不了陈维林就这么死了这个事实,他是真心希望陈维林还活着呀!
不管朱文正究竟是怎么想的。反正他这一打岔,陈维林是再也不可能返回军营了。
而朱文正之所以要打这个岔,就是不管陈维林是不是还活着,只要他不再返回军营,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朱文正还是十分忌惮自己当初在洪都与胡涉干的那些出格的事儿,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去了。
完了这些琐事,大会就进行到第三项议程,也是这次会议的最重要的议程,下一步对大汉如何采取行动。
大都督朱文正建议,立即兵发武昌,趁着陈友谅已死,大汉内部群龙无首之际,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时间,争取在年前就将大汉给灭了。
朱文正的这个建议,遭到了徐达、常遇春的坚决反对。他们二人均认为,眼下经过三十多的鄱阳湖大战,兵士们已经相当疲累,还是应该休整一段时间。就算是要兵发武昌,也不宜大规模行动,只需要让武昌方面感到巨大的压力即可。
支持这两种意见的人都有,从人数上讲,两派都差不多。难道又要让朱元璋来做这个最后的裁决?
不过这一次还真没让朱元璋来裁决。因为接下来刘基讲了一段话,让绝大多数人都站到了支持徐达、常遇春的这一方。
刘基告诉众人,陈友谅死了,大汉的太子陈善也死了。可是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还活着,陈友谅的两个哥哥陈友当、陈友直也还活着。除此之外,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也还活着。
那么,大汉将由谁继承大统呢?
如果太子陈善没死,由陈善来继承大统是最合乎情理的,也是最能得到大汉内部绝大部分人支持的。但是现在陈善死了,大汉内部必然会因为由谁来继承大统产生分歧。
陈友谅的两个哥哥陈友当、陈友直都有可能继位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亦有可能。假如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是人老心未老的话,也有可能参与竞争。
也就是,接下来大汉内部必将因为由谁来继承大统,展开一番明争暗斗。
作为他们的敌人,我们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坐等他们内耗。假如我们此时去攻击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暂时搁置内部的争议,一致对外来抵抗我们。
刘基的话还未完,朱元璋就站了起来,一边拍着巴掌,一边道:“妙!妙!伯温对时局的分析实在是妙不可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