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我就是大虾>第28章 28科举考试2

时逢卯时未过,朝阳初升,城内各处已是人声鼎沸,东西两市更是人潮如织。各色商铺临街而立,贩夫走卒往来穿梭,一派盛世华年之姿。

晨烟渺渺,人声沸沸,除了少数为生计奔走的宋民行色匆匆,多数的城中百姓都显得从容安逸,游走于处处飘香的各家早点饭铺之中。

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

包拯偷偷笑着走在汴梁的街道上,前面走着的是日后的御猫展昭展雄飞,只是现在的南侠展昭展雄飞还是个小和尚,我们的少年御猫昨晚上尿床了,所以特意弄了一个y字形的树枝,把湿裤子套在上面,背在背后便于晾晒。展昭捂着脸,只剩两只眼睛看着前面的道路,还时不时回头呵斥一句:“别笑了。”

“哈哈,哈哈。”展昭身后的包拯和凌楚楚不停的捂着嘴偷笑。

“哎呦,我们的展昭展大侠还不好意思了。”楚楚调笑道。

“包拯!”

三人正闹个不停听见面前有人叫他们。

包拯看了看面前这人,发现是个大概15,6岁的年轻人,长相么,不算英俊也算不上难看,身穿一身公子服,气度不凡,卓尔不群,身边跟着两个一看就是护卫的男子。

“这位公子。”包拯施礼道:“你认识包拯?”

“当然。”少年点点头:“智破高丽太子案谁人不知,八贤王对你可是推崇备至啊!”

“阁下认识八贤王?”包拯吃惊道,又打量了青年两眼。

“是啊。”青年点点头:“到是经常见面。”

官员?不像啊,包拯想着,官员出门应该穿着官服啊,而且也没听说过大宋有这么小年纪的官员啊,不是官员,又认识八贤王,应该是皇室子弟或者某个跟八贤王关系好的大臣的孩子。

想到这,包拯说道:“八贤王谬赞了,包拯只不过运气好而已,当不得八贤王的称赞。”

“嗯⊙⊙!”青年点点头:“心性不错,假以时日必当是一代明臣。”

“啊,,,”包拯有些懵逼,心想这到底是谁啊,初次见面就这么客气。

“哈哈,好。”青年笑了两声:“我等着和你下次见面,好好考试,别辜负了我的银子!”

说完,笑着就走了。

“银子?什么银子?”凌楚楚奇怪的问道:“包黑炭,你认识他?还借过他的钱?”

“不认识啊。”包拯也疑惑的摇了摇头:“银子?什么银子?还认识八贤王?”

一提起八贤王,包拯心里一震,想起来了,八贤王给他的信里就附带了一张银票,是皇上赏给他的,这么说这个年轻人,是皇上。

“他一定不简单。”展昭看着侯振的背影说道。

“为什么?”凌楚楚不解道。

“他身后的两个人,个个都不简单,至少都是江湖中的一流高手。”展昭有些羡慕,现在的他年纪还小,功夫还没练到家。

“当然了。”包拯正色道:“好了,不想这个事了,我们以后还会见面的。”

“嗯?你怎么知道?”展昭奇怪的看着包拯。

“这个,,,,别问了。”包拯不好把侯振的身份说出去,顾左右而言他:“哎呀,展大侠,你的裤子干了,快取下来吧。”

“啊,快快快。”展昭手忙脚乱的取下了裤子。

不提包拯,那青年正是侯振,历经三个世界,这是第一次碰见科举考试,科举,科举,在古代这就是平民上升的唯一一个道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阵势堪比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和高考了,只不过现代的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而古代的科举,状元可是一步登天啊。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

而且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

这次侯振直接命令,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而且侯振在查看考试内容后,对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侯振直接命令八贤王,由他领头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

侯振的意思就一个,实务,务实,诗词歌赋有的是时间去做,现在朝廷需要的是能办事的人才。

(本章完)


状态提示:第28章 28科举考试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