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长官救命之恩!”少年杀掉鬼子军曹后,扔掉指挥刀,对着罗毅双膝跪下,磕了一个头。(首发)他虽然不知道罗毅是什么人,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罗毅的部队是打鬼子的。
罗毅连忙上前搀扶:“不敢不敢,小伙子,快起来。”
“谢谢各位长官救了我妈,还有我们村的乡亲。”少年又要磕头,但被罗毅伸手拦住了。少年顶着罗毅的手,非要磕完头不可,罗毅则使劲拦着他,不让他把身子弯下去。两人暗暗较了一下劲,觉得旗鼓相当,不禁相视而笑。罗毅顺势把小伙子扶起来了。
“小伙子,武艺不错啊,叫什么名字,在哪学的艺?”罗毅问。
少年答道:“我叫绍平,小时候跟茅山上的道长学过几招武艺,在长官面前现丑了。”
罗毅说:“哪里哪里,你的功夫非常不错,再努力几年,就赶上我了。”
邵平:“……”
其他的百姓也都拥上来了,对着突击营的士兵们,有的磕头,有的道谢,还有一些人则忙着收敛此前被日军杀害的亲人的遗体,哭得死去活来的。
邵平的母亲挤过人群,来到罗毅面前,也欲下跪,罗毅伸手扶住,道:“大婶,这可使不得,你如果冲我磕了头,会折我的寿的。”
邵平母亲闻言迟疑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还应当继续磕头。她想,这位长官说了磕头会折寿,自己如果再磕,恐怕会惹长官不高兴吧?可是,不磕头,怎么表示感谢之情呢。
“大婶,你儿子武功很高啊,他替你们全村百姓报仇了,是英雄啊。”罗毅岔开话头,对邵平母亲说,“你们先聊着,我得安排一下军务去了。”
邵平母亲拉着儿子,前后看了半天,确信他一点伤都没有受,这才放下心来。想到惨死的亲戚,邵平母亲又哭哭啼啼了一通,邵平扶着母亲,陪她去看那些死难亲戚的遗体。
罗毅叫过几个士兵:“赶紧收拾战场,帮助老乡把死难乡亲的遗体安葬了,然后叫他们快跑。西边南京方面是不能去了,让他们往北走吧,从仪征以西的地方过长江去。现在鬼子的注意力在南京,乡亲们在路上只要尽量避开公路,应当就能够逃出去了。”
“营长,鬼子的尸首怎么处理?”一个士兵问道,此前,突击营消灭日军之后,都要把日军的尸首整理好,等待日军自己来收敛。但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至少有一位日军已经让少年邵平削成片了。
罗毅牙痒痒地说:“这帮人和咱们寻常打死的鬼子不一样。把他们一个个吊到树上,贴上纸牌子,用中日两种文字标上:畜牲的下场。”
“好咧!”士兵欢喜地答应着去执行了,其实这也是他心里想做的事情。对待这帮残害百姓的家伙,实在没什么仁义可讲。
百姓们在突击营士兵的帮助下,迅速地安葬完了亲人们的遗体,然后扶老携幼地开始逃难。按照罗毅的指点,他们没有向西边去,而是向北走。此处离长江大约不到40公里,沿途要垂直地穿越几条公路线。如果他们能够机警一些,避开路过的日军,那么安全逃生还是有希望的。
邵平母亲把邵平带到罗毅面前,犹豫了一下,放弃了磕头的念头,只是对罗毅鞠了躬,说道:“长官,我想问下,你们队伍上要不要兵啊?”
罗毅大喜道:“当然要,怎么,你想让这孩子当兵?”
邵平母亲点头说:“这年头,当老百姓哪有活路。我看出来了,老总你是好人,我想让孩子跟你去当兵。他今年满18岁了,还会点功夫,老总你就收下他吧。你把他收下,我也就没有牵挂了。”
罗毅看看邵平,发现他一脸不乐意的样子,便问:“邵平,你的意思呢?如果不想当兵,我肯定不会勉强你。”
邵平回头看了一眼母亲,说:“长官,我特别想跟你当兵去打鬼子。可是,我想先把我妈送过江去,等她到了安全的地方,我也就放心了,再回来找你们,可以吗?”
罗毅说:“当然可以,你孝心难得,我怎么会不同意呢。这样吧,正好乡亲们沿途也需要有人保护,我这里分不出兵来护送你们,你武艺好,可以在乡亲们中间找几个身体好一点的人,组织一支小队伍,保护大家一起过江。”
“武艺好没用,鬼子有枪呢。”邵平眼睛转来转去地说,话中有话。
罗毅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脑袋说:“你小子,人小鬼大,有话就直说嘛。是不是看上枪了?”
邵平连忙点头:“长官,鬼子的大枪,你就都给了我们吧,我们这里有五个年轻的男人,还有几个大嫂也能打仗。有了枪,我们就能保护自己了,碰上这么十几个鬼子,我们肯定不能让他们占了便宜。”
罗毅说:“去挑吧,鬼子的枪可以都给你们。不过,有20多条大枪,你们用不了这么多,子弹多预备点就可以了。对了,你们会打枪吗?”
“没问题,过去国军在我们村住的时候,教过我们几手。”邵平乐呵呵地跑回百姓的人群中,叫出几名青壮年,找突击营的士兵讨枪去了。刚刚缴获过来的那些武器都堆在地上,突击营士兵见营长点了头,也就任凭邵平他们挑选了。邵平等人挑出十支三八大盖,各配了100发子弹,又索要了几枚日军的手雷,沉甸甸地抱回去分配。邵平手上拿了一支三八枪,站在武器堆旁边赖着不走,作出欲言又止的样子。
罗毅走过去,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