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
此时已是新君既立,安平五年。
自五年前,宋天子赵应天被金人掳去后,金军乘势南下入侵,攻破汴京,大肆侵吞中原河山。金人掳走包括皇后、嫔妃、公主在内的皇室以及机要大臣、宫廷女官等数千人北上。临危受命,楚淮王爷赵应乾身受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得以幸免。后金军从汴京退兵,山河垂危之际,楚淮王爷赵应乾在众多大臣的推举下在应天府仓促登基即位,恢复宋国号,后因战事恶化,迁都绍兴。
此后的宋廷,内忧外患,军事实力大为减弱,在与北金数次的殊死混战后,宋廷与金朝终以淮水为界,各安一隅。
武林门派各大势力随着国运的更迭,也渐渐向长江以南转移。昔日的武林盟主东方清衡年事已高,早已退位让贤,将率领武林义士抗击北敌的重任交给了后起之秀、遮幕山庄名剑慕容的新任庄主,慕容筠玉。
朝廷退守淮南后,战事渐渐平息,百姓的日子才算稍稍有些缓解。只是此际民生多艰,山河破碎,朝廷上下也已被几年的战事拖的内外交困,再也无力承受更多的流血倾轧。因而偏安南隅之念,开始在一些官员心间潜滋暗长。
金人盘踞北方,蒙古悄然兴起,西夏多方逢迎,且看天下,谁为王者?
在这场博弈中,没有人是赢家。
自定都南邑,新天子赵应乾也曾数次邀冷玉书入朝为仕,却均被拒绝。
冷三少看得不可谓不多,做的不可谓不少;然,他终看透。
他亦觉得倦了而已。
昔日的惠海斋之主冷三少,此时情愿流连坊间,做他逍遥自在的斋主。索性新天子与冷玉书素来情谊笃厚,后也不再相强,只亲御笔朱批,敕惠海斋斋主冷氏三少特权,瞩他“仍需时时体察民心,唯为朝中建言谏策,不可忘饬黎民之多艰”芸芸。
冷玉书随天子南下后,虽未入仕,却重操旧业,并将其麾下所有的古董店、商铺、当铺、皮草货行等重整旗鼓,只为兴盛实业,调度流通,辅佐民生。至于允诺天子的建言谏策,他反而改走经济之道,在幕后为经济司的官员不时指点一二,也算是为平稳民生尽力三分。看到国库日渐充盈,民生问题渐有所缓和,新天子纷忙中也算平添几分慰藉。
只因三少与慕容筠玉、鬼影子等人共历种种,结为生死兄弟,众人情谊日笃,曾在洛阳的惠海斋总司,经过几番调整,最终倒是在麒麟镇落了户,安了家。索性这里西通蜀中、茶马道,毗邻大理、吐蕃,南可达南海贸易沿线,东连数条运输便捷的大江河道,对于精于钱物流通的三少来说,很是一处如鱼得水的所在。
如此一来,最高兴的莫过于慕容筠玉。他自幼孤苦伶仃地长大,平素最喜欢和交好的兄弟好友闹在一起。若不是三少生意上的往来比较繁忙,他恨不得日日与三少一起饮酒言欢,厮混在一处。
这五年中,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九妹冷子鱼的下落。至于卓南风和司空毓儿,更是杳无音讯。于他们而言,他们更宁愿坚持相信这些去而未反的人,都还活着。
这一日,冷玉书料理完汇海斋的一应杂务,为贪享清静,独自在书房内提笔练字。
金兽炉内的沉香屑余香还未散尽,却见他的管家公孙兰轩匆匆走了进来。
公孙兰轩神色复杂,手中拿着两份信件,立在三少跟前,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怎么了?”三少头也不抬,专注地看着笔尖的游走,笑着问书案前的人。
兰轩言语间带着迟疑,看着三少的反应,他极小心地道:“慕容庄主和他的好兄弟鬼影子已经定了下月十五在遮幕山庄同日大婚。今日遮幕山庄特意送来喜帖,请主子届时定要出席他和鬼影子的婚宴观礼。慕容庄主还说,本该亲自送上喜帖的,怎奈此时有外务缠身,他与鬼影子人还在云南不能回来。届时他料理完事务回来,定会带着美酒前来,找主子痛饮三百杯——”
兰轩一边回禀,一边将第一封信中的两份喜帖拿了出来,摆在书案的一侧。
三少闻言笑了。扫了一眼案旁打开的两份喜帖,一份上面缔结良缘的金童玉女写的是鬼影子和白菲儿,另一个具名就复杂了些,因为,新郎具名是慕容筠玉没错,新娘具名,却是海棠门婉秋、婉清二人。
“竟想不到,我们这些人中,最有福气造化的,还是慕容筠玉!坐享齐人之福,实在是令人羡甚,羡甚啊!”
三少笑得摇头,嘴上一番调侃,但心里却十分地为鬼影子和慕容筠玉感到高兴。
听到兰轩不再说话,三少问:“还有一封是什么,怎么不说了?”
兰轩迟疑片刻,终还是艰难回禀道:“就在三日前,大金君主熙宗,诏喻陈王兼大金宰相完颜希尹,斥他‘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而后便将他……赐死。”
三少正在写字的手忽然间停住,手中的毛笔也掉落在案,墨汁四溅,毁了方才写的一副好字。
沉默间,公孙兰轩只得将那第二封密信呈上前去。
冷玉书接过那封密信,就连手指都徒添了几分凉意,那密信在他手中,竟似有千斤沉重……
是夜。
三少特意命人备下香案祭品,在后花园中空地,祭拜完颜希尹。
“希尹兄,你我本师出同门,十年同窗之谊,情深义厚,历久弥坚。虽然你我选择了不同的阵营,各为其主,但你待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