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等消息,但是尼兹没浪费时间,借这个机会,让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大致介绍了当前的局势。
其实,也是要让斯普与哈尔等主要将领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
这种随时能保持冷静的稳重作风,就是尼兹的特色,也是统帅东望洋舰队,让哈尔等人心甘情愿的听从指挥的关键所在。
要说,斯普受到尼兹的重视,也与此有关。
在几个主要的一线将领当中,就斯普的性格跟尼兹比较接近,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对于当前局势,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
中东望洋这边,就是由威岛充当前进据点,而中转岛是中枢,珍宝港所在的霍努岛为后方大本营,构成了三点一线,分成三个阶段的防线。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就是三道防线的间隔距离实在是远了一些。
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或者说弥补。
在中转岛东边的几座岛屿上,纽兰海军已经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与资源,将其打造成连续的防御支撑点,以求为中转岛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掩护,并构成新的防御屏障,为后方的珍宝港提供更有效的掩护。
这也是斯普坚信梁夏海军不会攻打威岛的关键所在。
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
打下威岛,并不能改变中东望洋方向上的战略格局,对进攻与占领霍瓦依群岛的帮助是微乎其微。
以威岛为基地,不但需要强攻中转岛,而且会暴露攻打中转岛的意图。
在中东望洋方向上就是死战之局。
不管是进攻的一方,还是防守的一方,至少在战略层面上没有多余的选择,只能跟对手死拼。
要说的话,只是在战术上想一些办法,以降低作战难度。
相对而言,西南东望洋才是用兵之地。
这也是尼兹没有倒向斯普的关键所在。
不管在战略层面上,还是看战术,西南东望洋给了前线指挥官很大的舞台,更能发挥出指挥官的统帅能力。
说得形象一点,中东望洋就是拳击场,而西南东望洋是一个话剧舞台。
这种局面,从纽兰海军的防御部署当中就能看出来。
在西南东望洋,第一道防线是管岛与图克要塞。
要说,这也是两座前沿基地。
虽然纽兰海军在这两处地点投入大量资源,还一度打算死守到底,但是在塞岛攻防战结束后,尼兹对防御战略做了调整,降低了在两地的投入,也就等于间接放弃了这两座看似重要的岛屿。
其实,塞岛血战大幅度的降低了管岛与图克要塞的战略价值。
虽然塞岛血战让梁夏海军遭受了惨重损失,耗费了大量时间,但是对纽兰联邦来说,影响同样是十分巨大。
最明显的,其实就是沉重打击了纽兰军民的斗志与士气。
在塞岛血战前,纽兰联邦还大肆宣传,将在这里挡住敌人的前进步伐,并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一些新闻媒体,甚至把塞岛当成了反攻的起点。
结果,纽兰军队却一败涂地。
虽然纽兰当局没有公布真实战况,但是塞岛失守与管岛遭全面轰炸的消息,已经随着成千上万的伤员传回纽兰国内,而且已经在民间传开。因为消息不透明,反到使得传闻越来越夸张。
迅速扩散的传闻也对军事决策产生了影响。
简单的说,就是再也承受不起类似失败了。
用尼兹的话说,因为在塞岛遭受惨败,所以在5月份招募的新兵当中,报名加入陆战队与海军的新兵少了0。
其实,这也是尼兹不想面对中转岛的一大原因。
如果遭到攻击的是威岛,大可以选择放弃,并且封锁相关的消息,而不是在威岛跟梁夏军队死磕到底。
相反,如果是在中转岛决战,那就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了。
管岛与图克要塞的情况,差不多就是如此。
按尼兹的部署,如果管岛与图克要塞遭到攻击,他会直接把决策权交给驻军司令官。
当然,以正常情况,驻军会坚持战斗到最后的一刻。
只有在完全丧失战斗力之后,才会向敌人缴械投降。
关键就是,尼兹没有打算向两地增派援军。
在图克要塞的南面,就是从新几内亚到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美拉尼西亚防线。
在这条防线上,纽兰军队从西到东总共设置了三座主要的防御支撑点,也就是新几内亚岛上的莫尔兹比港,所罗门群岛中的瓜岛,以及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面的圣克鲁斯港。这三处支撑点的间隔距离都在战术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之内,能靠部署在三地的战术航空兵,相互提供掩护与支持。
要说的话,这才是西南东望洋的主要防线。
从战术的角度来看,梁夏海军要么攻打莫尔兹比港,要么攻打圣克鲁斯港,而且作战难度都不低。
前者面向奥洲大陆,能够获得有力的掩护。
后者在防线最东端,后勤补给线长了2000多千米。
此外,在拿下莫尔兹比港或者圣克鲁斯港之后,还需要打下瓜岛,才能打开南下奥洲的通道。
至于直接攻打瓜岛,不但需要投入足够的兵力,作战难度也更大。
不过,这不是全部。
往南,在珊瑚海的南面,也就是新喀里多尼亚,纽兰海军扩充了努美阿港。
也就是说,哪怕北面的美拉尼西亚防线被攻破,纽兰海军还能利用努美阿来协防西边的奥洲。
关键,即便从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