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帝国争霸>第1章 空中霸王
国空军就提出,要研制一种能够适应各种场合的大型运输机。

简单的说,就是能运载最重与最大的陆战装备,具备战术运输机的适应性,能在包括野战机场在内的,任何一条长度不低于1000米,只做了简单清理的跑道上满载降落,并且在空载的情况下重新起飞。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战略运输机的运载能力与战术运输机的战术灵活性。

这些要求,不是一般高。

结果就是,努力了10多年,第一架全尺寸的样机至今都还没有制造出来,预计最快能够在明年下线。

不可否认的是,规模庞大的运输机才是帝国空军的脊梁。

在“运-10a”机群后方,还有2架“油-29a”大型加油机,1架“指-6c”空中预警指挥机与1架“侦-29c”电子侦察机。

这三种支援飞机都采用“c-29”民航客机的机体。

因为不需要到前线执行任务,在战线后方数百千米之外活动,所以帝国空军没有专门设计与制造支援飞机平台。

采用民航客机,能够大幅度降低日常使用维护费用。

如果说运输机撑起了帝国空军的脊梁,那么加油机、预警指挥机与电子侦察机,就是战斗力的催化剂。

正是有了这些支援飞机,帝国空军才成了一个整体,战斗效率成倍的提高。

在最后压轴登场的,才是帝国空军的绝对主力。

没错,就是战略轰炸机!

首先是4架“轰-9d”重型轰炸机。

这是帝国空军主力轰炸机中,机龄最老的一种,已经在帝国空军服役30多年,在波伊战争期间就是绝对主力。

在那场让帝国军队铩羽而归的战争中,总共损失211架“轰-9”,其中143架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击落。

“轰-9”也由此成为大战后,在战斗损失最多的战略轰炸机。

只是,帝国空军没有放弃这种已经服役了30多年的轰炸机,还继续进行改进,提高其作战效率。

关键就是,“轰-9”的可靠性极高,而且拥有高达35吨的载弹量。

虽然在以防空导弹为主的现代化防空系统面前,“轰-9”再也无法像波伊战争那样,几十架组成一支编队,飞到目标上空投下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炸弹,采用乱炸一气的方式彻底摧毁目标,但是凭借强大的载弹能力,超过1万千米的航程,再使用射程达到1500千米的巡航导弹,“轰-9”依然有巨大价值。

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轰-9”的作战效费比远远超过了后来研制的各种轰炸机。

接着是4架外形优美的“轰-10a”型可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

虽然是全世界第一采用可变后掠翼布局的战略轰炸机,但是严格说起来,“轰-10a”算不上优秀的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是超低空突防战术的产物。

最初,帝国空军对这种能够在50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1.1马赫持续飞行,从而突破敌方防空网的战略轰炸机抱以厚望,准备采购数百架,以取代包括“轰-9”在内的所有战略轰炸机。

可惜的是,获得预警指挥机加强的现代化防空体系,以及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远程精确弹药,把超低空突防战术送进了坟墓。

结果就是,帝国空军只订购了150架“轰-10a”,而且到现在只接收了70多架。

“轰-10a”的头号问题,就是为了同时实现低空超音速突防,以及洲际航程所必须采用的可变后掠翼。

这种通过改变后掠角度,从而调整升阻比,兼顾大航程与高速度的气动布局存在一个十分致命的缺陷。

结构复杂。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但死重大,而且可靠性很差,日常维护保养更加是灾难,装备与维持费用高得吓人。

此外,战备率也非常低。

其实,这也是帝国空军不得不保留大批“轰-9”的主要原因。

至于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依然在研制当中,而且保密度极高。

目前,外界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这种轰炸机将颠覆所有的轰炸战术,甚至能够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的面貌。

按照外界猜测,那将是一种雷达探测不到的轰炸机。

果真如此,那么以雷达为核心的防空系统都将成为摆设!

依靠隐身能力,这种轰炸机能够深入敌后,并且用精确制导弹药,摧毁敌方严密保护的战略目标。

到时,战略轰炸将成为一门艺术!

谁都无法否认,轰炸机才是帝国空军的核心与灵魂。

帝国空军脱胎自陆军战略航空兵,依靠轰炸机起家,并且通过大规模战略轰炸获得了当今的地位。

帝国空军的座右铭就是:将敌人摧毁在地面上。

数十年来,帝国空军一直以进攻为纲,装备建设全都围绕着战略轰炸进行。

在靠近基地的时候,前面2架“战-10b”突然俯冲加速,在从基地上空飞过的时候还突破了音速。

炸雷一般的音爆席卷了整座基地。

绕了一圈之后,那2架“战-10b”又飞了回来。

等降落到跑道上的时候,中队里的另外6架“战-10b”与8架“战-11b”均已降落。

运输机在远处徘徊,把降落航道让给了2架战斗机。

为了缩短降落滑行距离,更为了拉风,2架“战-10b”还在降落的时候放出减速伞。

等到2名飞行员从座舱里面爬出来的时候,领队的空军上校,该战术航空兵大队的大队长李天凌,已经把军车开了过


状态提示:第1章 空中霸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