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充当运载火箭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更加合适。
相对而言,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反应迅速,几乎不需要在发射之前做准备。
这个特点在军事领域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在民用领域就没那么突出了。
梁夏帝国重点打造小型固体燃料运载火箭,除了用于紧急发射外,也是为发展弹道导弹储备技术。
关键就是,梁夏空军紧急发射的卫星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大部分是部署在近地轨道上的小型卫星。这些卫星的回归周期往往只有几个小时,轨道高度大多在300千米左右,跟踪监视的难度极大。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没法准确推算这些卫星的运行轨道。
说不准在什么时候,已经有1颗、甚至是多颗侦查卫星从第51特混舰队所在海域上方掠过。
那么,梁夏海军已经掌握了第51特混舰队的行踪!
只是,让斯塔克担心的,还不是遭遇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而是白华伟已经猜出他的作战意图。
只要发现第51特混舰队在北东望洋,而且在阿留群岛南面,就肯定能推测出斯塔克的作战意图。
这么一来,白华伟就未必会带着舰队前来决战。
换个角度,如果是由斯塔克指挥梁夏海军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同样不会去找第51特混舰队决战,而是在相对较为安全的距离上跟第51特混舰队对峙,让纽兰海军放弃攻打霍瓦依群岛的念头。
别说是几个月,哪怕是拖上几天,斯塔克就只能带着第51特混舰队打道回府。
毫无疑问,这是斯塔克一直在努力避免出现的局面。
当然,斯塔克也做了相关的预案。
真要出现这种情况,可供采用的对策,无非就三个。
首先就是,第51特混舰队主动南下,在空军的协助下,其实主要是由空军出动轰炸机压制霍瓦依群岛上的岸基航空兵,去寻找梁夏海军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并且通过舰队决战夺得制海权。
第二个选择是把佯攻当主攻,也就是返回阿留群岛,攻打其中的一座岛屿,引诱或逼迫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前来决战。如果梁夏海军依然是无动于衷,就拿下阿留群岛,甚至可以考虑出兵阿拉斯地区。
至于最后一个选择,也就是打道回府,放弃进攻的念头,尽全力加强本土防御。
如果由斯塔克做主,他会选最后一个。
第一个选项的风险太大,胜算也极为渺茫,简直就是去送死,而且就算打赢了,也只是战术上的胜利。不管是歼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是强攻霍瓦依群岛,都将使得梁夏帝国倾尽全力对付纽兰共和国。在错失战略良机之后,成为梁夏帝国的主要对手,纽兰共和国只会输得更惨。
次要选择,其实就是个鸡肋,或者说是为了保住政客的面子。先不说攻打阿留群岛与阿拉斯地区的难度有多大,就算顺利拿下了,也等于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在战略层面上变得更被动。
在斯塔克看来,如果首轮突击以失败收场,那就肯定会输掉这场战争,区别只是输得有多惨。从少输为赢的角度看,最佳选择其实是背靠本土,凭借数千千米的东东望洋,迎战杀来的梁夏大军。只要能够在本土保卫战中取胜,那就有办法逼迫梁夏当局接受这个算不上完美的结局。
要拒敌于国门之外,关键就得保存下足够多的精锐部队,特别是舰队。
没有舰队充当屏障,只是依靠空军与陆军,肯定守不住海岸防线。
可惜的是,此事不由斯塔克决定。
按照计划,在必须面对梁夏舰队,在攻打中转岛之前跟梁夏舰队决战,得由最高统帅做决定。
到这一步,就得等待灰宫的指令。
其实,也没有让斯塔克久等。
下午5点左右,通信参谋送来了最新报告。
不是来自潜艇,而是来被五角大楼接管的cia。
在霍瓦依群岛南面,准确的说是潜艇发现梁夏舰队以北海域,并没有发现舰队,连规模较大的船队都没有。
关键还有,远征登陆舰队在莱恩群岛西边,距离潜艇报告的海域1000多海里。
因为有侦查卫星拍摄的照片,所以情报的可信度非常高。
也就是说,那艘潜艇发现的很有可能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而且该舰队没有像潜艇报告的那样向北航行。
没有北上,那去了哪里?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海军司令部发来最新命令。
仍然按照原订计划行动,只是在找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或者确定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行踪之前,可以考虑把攻打中转岛的行动推迟12到24小时,并利用这点时间完成打击霍瓦依群岛的作战任务。
其实,这也是在告诉斯塔克,不需要考虑为空军擦屁股。
利用多出的24个小时,能够发起3次大规模轰炸,出动数百架次轰炸机,投射数千枚巡航导弹。
海军司令部做出这样的安排,仍然是为了保险起见。
当然,斯塔克已经考虑到了各种情况。
最大可能,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下午转向,向东去了约顿岛,也就没有进入侦查卫星搜索的海域。
不过,也可能是南下跟两栖远征舰队汇合。
如果梁夏海军打算加强霍瓦依群岛的防御部署,特别是西边那些岛屿,就肯定需要两栖远征舰队。
那10多艘两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