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其中的10多艘,在战后依然十分活跃。
虽然第一批次采用商船标准,但是在第二批次,帝国海军提高了要求,主要是增强在高海况下的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第二批次的可用寿命都远远超过15年。
因为技术标准较低,而且作战能力算不上强大,所以在战后,“替代型航母”都被当成废品处理。除了状态较差的几艘被直接拆解掉之外,另外的10多艘,都援助或者出售给了友好国家。
显然,对其他国家来说,“替代型航母”是货真价实的中型航母。
在这些航母中,有几艘参加过后来的局部战争,还是所在海军的绝对主力。
当然,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些全都是后话。
即便是在大战期间,帝国海军对“替代型航母”也不太满意,毕竟是按护航作战的要求设计建造。
哪怕在建造第二批次的时候,提高了技术要求,“替代型航母”的作战使用都受到严格限制。特别是在高海况之下,往往因为糟糕的适航性能丧失作战能力,或者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正是如此,在动工建造第一批“替代型航母”之后,帝国海军就另立炉灶。
准确的说,其实是以“替代型航母”为名,建造一种真正意义的中型航母,以增强舰队作战的战术灵活性!
这就是“增强型航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