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琼前一天晚上待在大众报那边写文章一直写到凌晨三, 家的时候都凌晨四了, 第二天起的就比往常来的晚。
当然了, 他起地也没太晚, 起来的时候, 也就早上。
昨天的宴会结束已经晚上十了, 朱婉婉和穆昌玉睡得也比平常晚,以至于同样起晚了,穆琼起来的时候,她们两人头上包了纱巾,正在喝粥。
“娘,昌玉, 你们这是干啥呢”穆琼不解地问。
朱婉婉摸了摸自己头上的纱巾,道“这不是怕头发睡坏了吗我昨晚为了不碰坏它, 都是趴着睡的。”
穆昌玉道“我也是。还有烧火什么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头发弄脏, 我们就包起来了。”
朱婉婉和穆昌玉,昨天一开始是不知道烫头发的价格的, 要是知道, 肯定不烫。
要知道, 他们一家子的伙食费, 一个月都花不了十块钱, 这还是算上了盛朝辉和盛朝辉那两个护卫的, 偶尔傅怀安和傅蕴安也会过来吃。
虽然烫头发的师傅说这头发定了型,就算洗了也还是弯的, 但她们很怕洗了之后会没有这个效果,已经打定主意至少顶上十来天再洗头了。
既如此,为了不弄脏头发,睡觉干家务的时候自然要包起来。
穆琼“”
朱婉婉早上做了粥,还用家里腌制好的咸肉剁碎,炒了鸡蛋,又炒了一个青菜,拌了萝卜。
穆琼就这菜喝了两大碗粥,饱是饱了,但就是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他如今胃口挺大,光喝粥总觉得不太够。
不过要不了多久就要吃午饭了,也没必要再吃什么。
朱婉婉和穆昌玉平日里也挺忙的,都没空顾着家里,今天难得有空,干脆就收拾起屋子来,穆琼不打算去教育月刊那边,也就跟着帮忙。
朱婉婉看了他一眼,没拦着。
她儿子一直说男女平等,说男人也该做家里头的事情,那就做吧
朱婉婉一家三口在忙着大扫除的时候,楼玉宇的那些读者,这会儿有不少红了眼眶。
自从穆琼开始在大众报上连载小说,大众报的销量,就越来越高了。
而大众报的销量变高,赚了钱,他们自然也就开始抓报纸的质量了。
这一年多以来,除了穆琼以外,大众报又发掘了几个不错的作者出来,如今报纸的销量仅次于申报闻报,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
它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读者。
而今天,所有的这些读者,都看到了穆琼写的我的这两年
穆琼一家三口被穆永学从北京赶走,正好是两年前,要过年的时候。
他们又是船又是车的,好不容易到苏州,已经过了年,年夜饭都是在路上吃的。
到苏州,本以为能安顿下来,结果先是遇到劫匪,接着又被穆家族人欺压。
穆琼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写人名,连“穆”这个姓氏都没写,都是这么写的“祠堂是修过的,门上刷了朱红色的漆,二叔公手上的烟枪一下下敲在上面,好似在打着催命的鼓,我听到他说你娘不是我们家的人,不能住这个祠堂。”
“舅舅在上海开了铺子,生意很是不错,而堂兄读了中学,在政府部门工作,我们求上门去,他斜着眼睛,说这世上断没有兄长养着出嫁的妹子的习俗,让伙计将我们撵出门去。”
而后面写他们一家的艰苦生活,也写的并不如何艰辛,甚至给人一种苦中作乐的感觉“雨下大了,雨水就透过屋顶的缝隙淅淅沥沥地落下,在屋里奏出一段乐章来。”
“面糊糊熬久了,就是浆糊,可惜粘不住我空落落的胃。”
“在西餐馆的工作很是艰辛,但也是令人愉悦的,我终于不用再饿肚子,每日都有剩下的面包吃。”
看大众报的,很多都是楼玉宇的粉丝。
这些人不见得会从楼玉宇的书里看出什么深刻内涵来,他们大多就是单纯的喜欢那些故事,也单纯地喜欢楼玉宇。
这年头,但凡识字的,基本家庭条件都不错,至少都是没怎么过过苦日子的,现在突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洋房里。
中年妇人拿到大众报之后,先将上面刊登的丝乡念给了自己婆婆听。
丝乡的主角还没有恢复记忆,正在帮小桑养蚕。
夏秋蚕因为天气缘故很容易生病,而一旦生病,极有可能所有的蚕都会死亡,那样一来,养蚕人就要血本无归了,因此必须格外小心。
此时江南的普通百姓,家中多半是没有井的,喝水都是去河里挑,挑来之后,放在水缸里沉淀几天,就拿来喝了。
之前他们村里有人因为吸血虫病死的时候,政府派了人过来,卖给他们一些漂,让他们加到水中去喝。
小桑买了一包,把这些漂保管的很好,结果主角无意中看到之后,竟然将那些漂全都撒到了那些蚕上
小桑气急了,抱怨男主角浪费东西,结果到后,很多人家里的蚕都病了,也就小桑家里的蚕一事情都没有。
小桑愈发肯定男主角,以前应该是专门帮人养蚕的,就连男主角自己,也这么觉得。
他们决定要养出好蚕来,赚钱盖房子。
念完之后,中年妇人的婆婆就道“没想到养蚕竟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是啊”中年妇人道“那些人竟然觉得让孩子生吞了活蚕,长大就能学会养蚕,听着怪可怕的。”
两人说了几句,中年妇人就继续翻起大众报来,然后就道“婆婆,今日这大众报上,竟还有一篇楼玉宇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