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颠覆清朝>第94章 鏖战襄樊

经过几十天鏖战,襄樊的外围防线逐一告破。右路攻击集群,攻占了襄樊东南部的宜城。中路攻击集群占领了襄樊南部的南漳。左路攻击集群,相继占领西部的荆州、荆门、宜昌,最后攻占了襄樊西南部的保康,继而对襄樊形成包抄之势。

兵团司令部搬迁到荆州,便于指挥对襄樊的攻坚作战。这天,兵团司令部内一名作战参谋对着制作的沙盘道:“副总司令,我三路大军拿下宜城、南漳、保康后,对清军重兵防守的的襄樊形成包抄之势,根据军事情报,目前英军4个师近5万人在湖北与河南境内的伏牛山一线构筑防御工事,意图非常明显,联军部队阻止我进入河南。”

“副总司令,麦克马洪大概察觉了我们的意图,因此有意加强了襄樊后方的防御。”一名作战参谋分析道。陈锦堂道:“无论联军如何变化,总部要求拿下襄樊的战略要地的计划不会改变。”第一名说话的作战参谋继续道:“副总司令,清军在襄樊城外大约10公里范围内,组成了纵深外围防线,而且壕沟层层密布,清军的重火力其火炮有350门,新式西洋火炮210门,老式火炮140门,法军旋转机关炮120门。清军不断收缩,目前防守襄樊的总兵力为33万人。”

陈锦堂威严道:“这是一场艰苦的攻坚作战,责令各部务必完整战役计划。今天是5月18i,要求5月30i之前攻克襄樊。命令对襄樊外围阵地发起进攻。伴随总部的作战命令,瞬间激烈的战斗再次上演。三大攻击集群在保康至宜城长达100公里的战线上发动全面攻击。

襄樊地处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襄樊被汉水分为两城,汉水穿城而过,南城为樊城,北城为襄城。襄樊交通发达,自古就是交通要道。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来是南北通商、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

作为战略要地,古襄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3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数不胜数。著名的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符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攻占襄阳之战,其浓浓的战火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襄阳地区包括襄樊古城,浓厚的2 年的文化沉淀,更是璀璨夺目、jing彩纷呈。三国演义120回,有32回发生在襄阳地区。其有名的历史人物有:伍子胥、宋玉、刘秀、庞统、杜甫、孟浩然、皮i休等杰出人物。这里还是诸葛亮、王粲、米芾的第2故乡。作为这些名人的桑梓之地、栖息之地,其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襄樊古城再一次迎来战火的洗礼。城内总督府,连i来刘铭传的神经备受煎熬。北伐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外围阵地不断的被突破。“报告大人,谷城失手,庞提督战死!”一名灰头土脸的属下进来禀报。谷城失手,意为下一步北伐军即将兵临城下。

面临如此局面,刘铭传无计可施。进攻爆发仅4天,北伐军便逐个撕开外围防线,推进到襄樊城下。整个30万大军,有一半是他的嫡系部队。将士们不是不用命,而是北伐军的进攻太犀利。“大人,北伐军的新式大炮非常恐怖,我们构筑的工事根本抵挡不住,一发炮弹下来,整个堡垒工事就被炸没了,北伐军中路突击非常神速,估计明天北伐军将兵临城下,向城区发动进攻!”一名幕僚忐忑道。

“大人,我们的火炮在外围作战中,损失了近一半,北伐军的火炮奇准无比,他们好像能掐会算,只要我们开炮,对方的炮弹就会落在火炮阵地上,我们简直没有办法,只好把火炮分散布置,可是这样一来火炮的威力大打折扣,根本不能有效打击对方的狂攻。”一名属下气急败坏道。

刘铭传看着一片狼藉的外围工事布防图,已经面目全非的外围防线,内心酸甜苦辣涌出心头。一言而弊之,那就是穷途末路。可是这种想法是无法说出口的,作为主帅务必保持镇定。“命令总督府撤到汉江以北城区,外围阵地兵力收缩,我要固守襄樊城。”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刘铭传走出总督府,向城南看了一眼,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刘铭传登上汉江北岸城区,后方来的运输队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临时安置的总督府内,一名属下手里拿着一枚手榴弹兴奋道:“大人,这是洋人新制造的手雷,爆炸威力不逊se北伐军的手雷。李大人特意给我们运来1万枚手雷,专门守城。”

刘铭传查看手雷眼睛一亮,“大人,北伐军的手雷让我们吃尽了苦头,这回我们要让北伐军尝尝手雷的厉害。”“这玩意儿cao作方便吗?”“大人,只要打开盖拉线投掷出去即可,从拉线到爆炸有7秒钟时间,一看就会。”属下演示过程中,吓的周围人心惊胆战、头皮直发麻。

刘铭传大喜道:“真是天助我也,立即把手雷下发守城部队,并且立即教会他们。告诉守城部队,不到关键时刻不准用手雷,我要打北伐军一个措手不及。”清军有了手榴弹,防守信心大增,而这些情况我方一无所知。

5月25i,三大攻击集群纷纷兵临襄樊城下。当天白天休战,陈锦堂从孝感赶到前线指挥部,亲自指挥对襄樊的攻击作战。兵团前线指挥部内,陈锦堂对李天翔、王峰道:“襄樊外围攻坚作战,我们打得很好。但是不要骄傲自满,接下来的攻城战,将是考验我们攻坚能力的硬仗。”

陈锦堂手指着沙盘道


状态提示:第94章 鏖战襄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