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印记之塔>第三百七十二节 互为师生

戚远惊讶中带着些羡慕,伯岳与人类截然不同的观测能力,带来的很可能不仅仅是学习奥术的便利。

不过伯岳本身的注意力并不在此:“魔力?名字怪怪的!这些东西到处都是,又不怎么听使唤……”

戚远都不知该说什么了,要魔力听使唤,可不是得学奥术吗?否则就以那类似惰性元素的状态,无论用哪种人类已掌握的能量形式,都很难与魔力发生反应。

事实上,这里有个非常严重的逻辑矛盾,以戚远、曾理为代表的地球学界,关于此处有过许多猜想与争论。

戚远的“三维猜想”,其中关于信息、能量和物质的关系,就有解释那个矛盾的意图在里面。

魔力经过众多的实际使用与观测,从被认为是能量的一种,到与众多能量形式区分开来,独自单列,可以说已经明确了它的特殊性。

它难以在物理或者化学的范畴内,与其它物质、能量产生反应,但是偏偏可以由奥术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之后便与人类已经认识且利用多年的能量,毫无区别了。

戚远的猜想中,奥术本身被他划入了信息的范畴,是由人类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与魔力结合,一部分成为了法术,另一部分成为法力沉积下来。

按照这个逻辑链条,也就推出魔力本身处于缺少信息这一维度的状态,因为魔力加上奥术之后,得出的是不再缺少信息的电能、热能!

之前戚远在独自的旅行中,反复尝试将电能、热能转化为魔力,其指导思路,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寻找能够反向抽离信息的奥术模型。

但是整个推论是不严密的,可以说根本就建筑在沙滩上。

要知道,大自然的信息无处不在,严格意义上讲,每个人只要还活着,哪怕只是呼吸,都在向外界发散着信息,这些信息为什么没有造成魔力的变化?

或许大自然的信息成就了自然神术,但那也只能是猜测罢了!

正如戚远劝告博卡布一样,建立在猜想上的一切,意义都很小,它们随时都可能伴随着猜想的被证伪而烟消云散。

这些推导、论述,只不过是丰富了戚远的“三维猜想”而已,其中信息那一维度,已经丰富到了——信息很可能与物质元素的多样性类似,它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这样一个程度。

戚远打算停留一段时间,只要科学这门工具能够吸引到伯岳,让他感觉用着顺手,那么戚远就可以借重伯岳特殊的观测能力,进一步分析研究魔力的性质。

对于魔力本身的认识,可谓是诸多课题的先决条件。

伯岳本身也很苦恼:“它们一出现,我浑身都不自在,还总是干扰我!这些年都没有造出新族群了!”

戚远很感慨,世界融合给地球人类带来了伤痛与进步,给阿瑞纳达人带来了灭顶之灾,给诸神带来了彻底消灭憎恶的机会,而对于这些生活于宇宙、星系中的生物,就是带来一些烦恼罢了!

如果说,伯岳他们就是博卡布口中的星海之民的话,从生存能力上来讲,也确实足够强大。

“伯岳,你们知道咱们的宇宙的名字吗?”戚远想到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辨认伯岳他们是不是星海之民,博卡布不是说,颛墟这个名字就是他们所命名吗?

伯岳似乎没适应戚远转变话题的速度,愣了一会儿才回答:“竖芫说过,他以前见过一位旅行者,说宇宙叫颛墟。”

戚远说不上来是失望还是高兴,失望在于伯岳他们果然不是星海之民,虽然这与伯岳表现出的知识和能力相匹配,而高兴则是等到他告别了伯岳,还是可以继续寻找星海之民的,那些最接近融涉世界的凡物,一定有着许多更深的知识,只要找到他们,就能请教。

于是戚远在复杂的心情中,开始向伯岳推销科学,好在一件工具好不好用,只要到了能工巧匠手里,立刻就能判断。

伯岳在长久生命中,事实上自觉不自觉地,便采用了很多支离破碎的科学方法,比如定量排除法等等。

只不过缺少交流者,他们这个小团体才不过五个经常聚会在一起的个体,发展起来,出现偏科就是很正常的了。

最终,戚远和伯岳互为师生,向对方学习的同时,也向对方传授,这样时间就过去地很快了,就像伯岳一直以来沉醉于制造生命族群一样,根本不曾在意时间过去了多久,就连最基本的时间单位都没有明确规定。

而离开了地球的戚远,再想计算时间就不能去依靠什么日升日落了,宇宙间的太阳不要太多!

他必须以光的速度为标尺,一秒、一天、一年,都是光位移多少距离所用的时间。

人类的大社会,为了适应地球自转、公转的变化,而去修改历法,分出新旧不同,但是学界的小社会,并不会因为这些变量的改变,而去换一种标尺。

不知不觉中,一年时间就过去了,离得最近的竖芫最先到来。

戚远看着面对自己这一面的星球表面,开始缓缓聚拢山峦、凹陷盆地,最终一个眉眼俱全的类人面孔,出现在刚刚到来的小天体的表面,就连目瞪口呆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心情!

伯岳没有提前告诉戚远,他的朋友们都是什么样的生命,戚远也从没想过,幻想中的天体生命,有朝一日真的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怪不得伯岳说竖芫不方便落到行星表面去!

虽说竖芫的体积看起来远远不如伯岳落脚的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二节 互为师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