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恐怖悬疑>此间经年>第3章 秦州烽火正当时

崇宁七年春,秦州,萧关。

这座在帝国西北方屹立已久的军事边塞,曾经为帝国挡下了蛮族无尽的入侵,被称为帝国的北方三大雄关之一,也是帝国九座边关中较为重要的一座。

虽然在萧关东南的京城,已经刮起了早春的暖风,但在这辽阔帝国的西北,还是如冬日的苦寒一般,温度没有多少上升。尤其今日早上又落了一场小雨,使得这并不温暖的边关变得更加冷了一些。

萧关的城墙,没有长安城那么雄伟,也没有长安城那样蔓延无数里而不能见其尽头。但依托山势而建造的萧关,若与长安城比高度,却是丝毫的不逊色。其黑黝黝的城墙,没有长安城打磨的那么平整,但上面刀砍斧削,烟熏缭绕的旧日痕迹,可以向人们证明它的坚固性和旧日曾经历了多少风霜。

早上落的雨水,有一些积在了城头之上,过往兵士的甲靴布鞋,常常踩到了上面,溅起了一滩滩水花。

西北的风沙,常常在萧关城头刮起,凛冽的寒风,也常常无情地割着守御的兵士的面庞。若不是抽到了签而不得不上来值守,没有几个兵士愿意主动上这城头,惹这料峭的西北风。

即使今天早上落了一些雨水,春日的风力也没有秋冬那么猛烈,然而让这风雨吹上一天,却也不是什么很好的享受。

还好雨后的空气总会有些清新,今晚的营房中,城墙上,甲衣里应该会少些黄土尘沙,董狐这样想道。

董狐是个什长,在西北军庞大的编制之中,属于那种非常低级的编制。不过总归手里有个士兵,组成了一个什。相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他还算是有点权力的。

董狐的脸上满是西北的风沙磨刻出来的粗砺痕迹,跟大多数西北老秦人一样,其貌不扬,脸庞较为黑黝,宽大的手掌上也结满了茧子。他的名字,是他的父母央求村里的老学究取的,要不,可能董狐会挂着大郎二郎之类的称呼在乡村过上一生。所以,董狐看起来非常的普通。若将董狐放在众多的西北军兵士之中,纵是寻找一天也不一定找到他这个人。而此时的董狐,正穿着铁锁甲衣,站在高耸的城头之上吹风。

“真是晦气,”董狐暗自啐了口口水,“今个儿咋就是老子手气这么差,非得站这个鸟岗。那群小兔崽子也不知道体谅体谅老子,害老子淋了一早上的鸟雨。”

“董老二,你也别气,”站在旁边的甲士笑着揶揄道:“你们什可是占大便宜了。次次站岗,哪次校尉不是先考虑你们什,真要到人数不够了,才会让你们什来抽签。有这么好的条件,每天晚上我做梦都得笑醒,你还有啥子不满意的咯。”

董狐将脸一扬,堆满褶皱的脸上挤出来了一抹笑:“谁让你们什没有个叶小子,要是你们什也有个,校尉肯定也得照顾你们什。你别说,这叶小子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俺觉得他的学问,比俺乡里的先生都要高点。起码叶小子每次说的话俺听得懂,还挺有道理的。乡里那先生,说的高深莫测,依俺看来也没有什么用。”

旁边的甲士点了点头,满脸羡慕的说道:“叶小子那脑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学啥子都快。去年年初他才从乡里被招募来,结果不到一年,那真是,把刀法学的真的熟练,砍个蛮子不带哆嗦的。”

董狐点了点头,道:“这小子就是我当初在槐里乡招来的。他家那真是,连贫农都比不上。寄居在地主家做长工。我看这小子身体结实,就问他想不想当兵,当兵的薪水,足够他补贴家用了。没想到他虽然是独生的,倒是直接就来了。才十四岁啊,俺十四岁的时候,也没敢来参军。”

旁边的甲士道:“说不定,这就是我听说书的说的天赋异禀。以他的军功,这次报上去,怕是肯定要升迁了吧。”

董狐用戴着手套的手揉了揉鼻子,说道:“那是肯定的了。才一年多,他就砍了十几个蛮子,这不让他升官,老子第一个就不同意。”

“就是,就是。”甲士赞同的点了点头,拨开了手套,呵了两下快被无孔不入的寒风冻僵了的手。

萧关城内,是西北军军营的驻防地。

城内的直道以黄土铺就,上面压上不少的碎石,都是兵士们从城外开采出来的,平时走来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若是到了秋冬时节,狂风常常带起地面上的黄土尘沙,给营房和士兵们的衣服染上一层黄色,每到此时,便是士兵们时时咒骂的日子。

从城门延伸到城内的碎石直道的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土围子。黄土垒起来的坡并不算高,但却被西北军将士们夯的很结实,也给城内的营房壁垒提供了另一层保障。

在这鳞次栉比的土围子中很普通的一处,有间很破旧的营房。这间营房与其他的营房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差别,外墙用红泥砖瓦垒建,但不知道建了已经多久,墙上的砖,门上的漆,各处都有风沙剥落的痕迹,就像学龄儿童涂画的油彩一样,看起来坑坑洼洼,颇是难看。而墙上的窗户,被用长安少见的棉絮堵的严严实实,以确保不会有刀子般的风进了房间,由此倒是可以看出,房间的主人,还是个颇为细心的人。

在这处房间之中,正坐着一个男子。

男子盘膝坐在自己泛黄的榻上,手里捧着一卷连封面都已经不知何处的旧书,正在用他粗砺的手指翻动着破破烂烂的书页。他瘦削的脸庞上刻着的满是坚毅,微抿的薄唇未曾发出声


状态提示:第3章 秦州烽火正当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